文化馆业务工作
文化馆围绕建设文化先进区和构建和谐花都的主题,积极构建平台,拓展载体,在建设文化强区、广场文化及送戏下乡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文化强区——与民共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文化馆积极推进文化强区工程,除打造本区文化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活动之外,结合每年举办的国家、省、市重大文化活动及赛事和全年各大节日庆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先后在广州举办亚运会、中国第九届艺术节期间,组织项目及人员参与形式多样的各类文化活动,发挥了群众文化在重大政治、文化活动中的正能量作用;在全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岭南舞蹈大赛、南粤春风行、羊城之夏活动期间,除参加赛事外,还作为承办单位组织重大省、市级赛事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发扬了文化馆敢作为、能作为的优良作风。此外,每逢国庆节、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建党节、中秋节传统节日和区内街镇如狮岭皮革皮具节、盘古王诞、秀全街珠宝节、梯面油菜花节、花东侨文化节等,区文化馆也作为组织主力,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先锋队的模范作用。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区文化馆积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形成区文化馆为主、街镇文化中心为辅、村社文化室全面参与、机关、企事业、学校、军营单位联动的文化格局。
(二)品牌打造——与民共欢
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打造花都区文化品牌项目,经多年努力,成功打造出花都区合唱团、盘古王诞、花都文化欢乐节、花都区合唱节、花都区街镇文化节等知名品牌。三年一届的花都区文化欢乐节、花都区合唱节、花都区镇街文化节是花都群众文化建设三大高地和知名文化品牌,三大盛会涉及音乐、舞蹈、醒狮、粤曲、美术等各艺术门类,涵盖各年龄段市民文化需求,既是全区群众文化建设成果的总检阅,又是全体市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集结号。近年异军突起的花都区合唱团作为我区大力打造的文化品牌和标杆队伍,更肩负起建设“文化花都”的历史使命。花都区合唱团建团至今,在参加的国际、国家和省级重大比赛中,先后收获中国(广州)“星海杯”国际合唱锦标赛混声组铂金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合唱类“群星奖”等重量级金牌奖项,实现了在我省的迅猛崛起,让合唱团成为花都区最耀眼的文化品牌,成为花都区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更让世人记住了bet365亚洲官网 ——一个四季开满鲜花,浪漫而诗意的城市!
(三)送戏下乡——与民共乐
坚持20多年的送戏下乡是我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馆坚持时间最久的知名文化品牌活动,是我区农村田间地头一道流动的亮丽文化风景线。区文化馆全年开展送戏下乡进农村、社区、企业演出60场,把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和党的惠民阳光送到全区农民、社区居民、企业员工面前。送戏下乡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开阔了群众的眼界,同时也成为政府与老百姓沟通的重要桥梁。送戏下乡的节目都是经过精心编排和策划的,既考虑到广大村民的传统喜好,安排了粤剧、粤曲和广东音乐等地方戏剧,又兼顾了不少年轻人的口味,编排了一些现代舞、小品、流行组合,节目既体现了艺术的高雅性也十分贴近群众,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
(四)文艺培训——与民共进
花都区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深知打好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的重要性,为引导全区群众投身文化建设,花都区文化馆建立花都区合唱团、区青年舞蹈团、“心连心”艺术团、区粤剧团、区民乐团、区中老年艺术团、区少儿艺术团、区童声合唱团等由文化馆管理的中心团队,并有计划培养基层业余文艺队伍。花都区东南亚风情艺术团、培英社区艺术团、TJ街舞团、国光公司艺术团、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等团队在文化馆的扶持、辅导下,跨入了良好发展的轨道,成为我区参加省市区各类文艺赛事及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为了提高各基层单位文艺骨干的艺术素质,我馆制定文艺辅导员制度,馆的业务干部分片负责全区街镇文艺培训、辅导,每年均派出业务干部深入所负责基层开展合唱、舞蹈、小品、粤曲、客家山歌等辅导、培训,为我区群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文化馆所有文化设施设备均向市民免费开放,常年为区合唱团、区青年舞蹈团、区“心连心”艺术团、区少儿艺术团、区粤剧艺术团、区中老年艺术团、区民乐团、区童声合唱团等业余中心团队及区内20多支团队提供有力服务。此外,区文化馆每年举办12期各类公益艺术讲座(公开课),邀请国家、省、市在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领域具有突出造诣的专家学者为全区文艺骨干进行艺术培训,每年举办12期以上高水平美术、书法、摄影等公益展览,每年举办4期公益类培训辅导班,总共开设了12个艺术种类23个班,包含少儿舞蹈、童声合唱、声乐、美术、硬笔书法、少儿手工、器乐、客家山歌、粤曲、粤剧、灰塑(兴趣)、珐琅(兴趣)等门类。
(五)非遗保护——与民共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我馆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目前,我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个,整理、汇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10条,出版非遗专著四部。
(六)成果荟萃——与民共喜
多年来,区文化馆坚持实施精品创作战略、以文艺精品立馆、以人才强馆,先后创作《守望湿地》《开演之前》《油菜花盛开的时候》《荷塘蛙蛙鸣》《小枕头》《春雨》《排排坐唱山歌》《老友记》《最美的未来》《抢头灯》等一大批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戏剧曲艺花会、少儿艺术花会、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广东省客家山歌邀请赛金奖、银奖作品,见证着花都文艺创作力量的发展壮大,让“以精品立馆,以创作促繁荣”的主要目标得以逐步实现。花都区文化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广东省基层文化先进单位”、“广州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花都区宣传文化系统先进单位等,现任馆长杨怀二被评为全国“群文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