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养老机构基本信息_本区域养老机构投资环境简介

bet365亚洲官网

本区域养老机构投资环境简介

发布日期:2019-01-04 09:36    文章来源:区民政局     【 字体:   】  访问量: -

    【建置与区域】花都区(原花县),汉朝属番禺县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代以后属番禺、南海分辖。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划出南海、番禺两县部分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而定名为“花县”,隶属广州府,原三水知县王永名调任花县首任知县。民国时期,花县屡次改属。1949年10月13日,花县解放,划属江北专区,同年12月改属珠江专区。1952年和1956年先后改属粤北行政区和佛山专区。1958年11月,广州郊区部分公社划归花县,遂改名“广北县”,次年3月复名花县。1960年4月20日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花县撤县设市,定名“花都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委托广州市代管,以原花县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市的行政区划。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花都市撤市设区,设立bet365亚洲官网 ,行政区划不变。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缘,地处北纬23°14′01″~23°37′01″,东经112°57′06″~113°28′10″,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东接广州从化区,西连佛山三水和南海区,南与广州白云区接壤,北邻清远市。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纵贯全境,京港澳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肇花高速公路、广州市北二环高速和街北高速公路构成花都境内南北和东西走向高速公路网。东部流溪河、西部的巴江(白坭河)南汇珠江,船只直航港澳。位于花都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三大空中交通枢纽之一。2017年12月28日,花都区内首个地铁线路—广州地铁9号线一期开通。花都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水、陆、空交通,为花都发展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人口】2018年末,花都区常住人口105.49万人,户籍总人口261297户,782351人,比上年增加5453户33351人,其中男性396727人,女性385624人,男女性别比例1.02:1;2018年出生登记人口18541人,其中男9865人,女8676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3:1;死亡注销3470人,其中男1946人,女1524人;全年迁入人口23178人,其中市内迁入5385人,市外迁入17793人(含港澳台和国外迁入365人);迁出人口4919人,其中市内移出2488人,迁往市外2431人(含迁往港澳台和国外210人)。截至2018年12月,花都区登记外来暂住人口812489人,其中来自省内211985人,占全区外来暂住人口26%,来自省外600504人,占73.9%;从职业来看,务工715859人,占全区外来暂住人口88.1%;务农3913人,占0.48%;从事服务业11305人,占1.3%;经商21174人,占2.6%;其他48821人,占6%。

    【地形地貌】花都区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阶梯式斜降,北部多丘陵,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属南岭九连山余脉;中部浅丘台地,南部平原。境内最高峰是牙英山,海拔581米;最低点在巴江河畔的万顷洋,海拔1.2米。花都层状地貌明显,存在海拔350~400米、150~200米、100~150米三级夷平面和60~80米、30~40米、15~40米、15~25米四级岗地或阶地。 

    【气候特征】2018年,花都全年平均气温23.0℃,较常年偏高0.7℃。高温日数46天,比常年偏多21.4天,年最高气温37.5℃,与常年相当。冬半年冷空气偏多偏强,低温日数6天,比常年偏多1.9天,年最低气温3.1℃,与常年相当。日照总时数1832.5时,与常年持平。灰霾日数41天,较近10年平均偏少26.5天。年降水量1900.9毫米,较常年偏多2.4%,暴雨日数7天,较常年偏少0.6天。旱涝急转,开汛偏晚,龙舟水重;台风早,影响大。1月底至2月初,出现持续阴雨寒冷天气。5月高温日数和强度破历史纪录。6月8日受台风“艾云尼”影响,全区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出现严重城乡积涝,直接经济损失超1亿元。9月15—16日,近三年对本地影响最大的台风“山竹”给全区带来暴雨和持续大风。是年花都区总体气候影响属偏差年景。                  

    【河流与水文】2018年,花都区水面面积 104.7平方千米,水面率 10.8%,包含流溪河、白坭河、新街河、梯清河4大水系,有大小河涌165条(其中主要河涌64条),总长697千米;有中小型水库73宗,总库容1.58亿立方米;花都湖公园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1.17平方千米,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92.3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汛期(4 —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丰水年(P=10%)年径流量为15.34亿立方米,枯水年(P=90%)年径流量为7.1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花都区境内探明矿石资源18种,已开采7种:石灰石、高岭土、陶瓷土、花岗岩、粘土、砂页岩、河沙,其中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粘土储量较大。石灰石主要分布于赤坭、炭步、新华、狮岭、花山等镇(街),储量约13.5亿吨,氧化钙含量达50%以上,主要供应广州地区水泥、石灰厂;高岭土矿主要分布于梯面、花山等镇,其中梯面镇矿藏储量150万吨以上,均属低、中、高温型瓷砂,是制造高级陶瓷优质材料;花岗岩矿各镇(街)均有分布,其中狮岭、花山、花东镇储量在50亿吨以上,硬度6.8以上;黏土矿(水泥厂和烧砖瓦用粘土)分布各镇(街),总储量3000万吨以上;砂页岩矿主要分布于炭步镇,推算可采量2000万立方米以上;河沙主要分布于花东、花山、新华、赤坭、炭步等地。           

    【生物资源】花都区的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多种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生物种类较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较少,山地丘陵的森林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南亚热带的特征,是果树、花卉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其中果树具有41科、70属、近300个品种。蔬菜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3类近200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观叶植物、肉质植物、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六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1000多个。全区水产业两栖动物1目5科7种、爬行动物2目4科10种、鸟类6目科27种、哺乳类4目6科8种。保护区有鱼类共11种,隶属3目,6科。此外还有一些珍稀保护种类,如桃花水母种类,花都区芙蓉嶂白沙田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县级自然保护区是广州地区第一个经政府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丰富花都的生物种属资源,如台湾泥鳅、鳄鱼、澳洲龙虾、彩虹鲷等。区农林局开发和保护区内传统地方品牌,如花都花东石硖龙眼、京塘莲藕、花都菜心、水晶番石榴等。此外,梯面镇横坑村丹竹坑建有中国大鲵种苗繁殖基地。 

    【民族宗教】民族·花都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散居其中。截至2018年末,全区有少数民族人口57444人,其中户籍人口6879人(民族成份36个),外来流动人口50565(民族成份50个),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88%。外来少数民族中壮族、瑶族、苗族和土家族人数居多,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和狮岭镇;户籍少数民族人员中壮族、土家族、瑶族、满族和苗族人数居多,主要分布于花都中心城区,散居各镇(街)。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在花都区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宗教·2018年,全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道教场所主要为圆玄道观,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直接管理。花都区管理22个宗教场所,其中佛教有7个宗教场所,伊斯兰教有新华临时礼拜点1个,天主教有新雅临时活动点1个,基督教有13个活动场所。 

    【方言、姓氏】方言·花都区本地方言主要有粤语(白话)和客家方言。粤语通行全区,粤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多分布于花山、炭步、新华、花城、秀全、新雅等街(镇);客家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分布于梯面、狮岭镇;赤坭、花东镇粤语与客家话人口杂居,花东镇有4个村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随着花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开放交流的不断扩大,大量外地人口从全国各地移入,普通话等北方方言种类日趋增多,与本地方言互融互汇。户籍人口中,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同时通行。

    姓氏·2018年,按花都区公安分局户籍人口统计,全区新增8种姓氏,至年底有683姓,其中黄、刘、陈、张为四大姓,分别有55559人、36287人、34848人、33232人。   

    【行政区划】2018年,全区下辖新华、花城、新雅、秀全4个街道办事处和花东、花山、梯面、狮岭、赤坭、炭步6个镇,辖18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新华街8个、花城街9个、新雅街11个、秀全街7个、花东镇45个、花山镇26个、梯面镇8个、狮岭镇17个、赤坭镇30个、炭步镇27个。全区社区居民委员会64个,其中新华街32个、花城街9个、新雅街4个、秀全街6个、花东镇5个、花山镇1个、梯面镇1个、狮岭镇3个、赤坭镇2个、炭步镇1个。全区村民小组1980个、居民小组225个。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