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政务动态_共建共促优服务 让幸福触手可“享”

bet365亚洲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bet365亚洲官网 > 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共建共促优服务 让幸福触手可“享”

发布日期:2024-12-20 14:57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1338942.jpg

1338943.jpg

1338950.jpg

  近年来,花都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共建共治共享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机制和深化服务,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社会环境。

  从街头巷尾的细微变化到城市面貌的整体提升,从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到社会治理的持续优化,花都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篇章,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0号工作室”: 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在花都区,有一个被群众亲切称为“连心桥”的地方——“10号工作室”。花都区将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10号工作室”活动,升级“10号工作室”2.0改革版,在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活动,以“10号”为集中服务日,以群众“十分满意”为工作目标,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律师党员组成联组,直达基层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以“零距离”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质效。

  民营企业瑞格尔投影仪公司通过秀全街“10号工作室”反映协调解决扩产用地和人才招引等需求;花城街“10号工作室”为广东侨北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多品牌4S店汽车服务综合大楼项目开展“法治体检”……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暖心举措令企业发展信心极大提振,表示要继续植根花都、投资花都。

  “感谢党,感谢政府!不知道如何表达此刻激动的心情,只有再次向为我们辛苦了这么久的各位表示感谢!”今年7月3日,新华街为红珠路15号之一的22户业主送上不动产权证,萦绕该处业主心头多年的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颁证现场,欢欣喜悦、掌声雷动,业主们纷纷为每一位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人员点赞、致谢。  

  8月中旬,花城街道“10号工作室”接到紫兰学校周边居民意见,反馈紫兰学校北侧和东侧路况不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收到居民反馈后,花城街道迅速行动,联同杨二村,通过数日时间将紫兰学校东侧道路腾出,交由区交通运输局于8月19日进场施工,将学校东侧道路从7米拓宽至15米,为车辆安全通行提供了保障。前后仅花费半月时间,充分体现了“10号工作室”响应群众呼声和诉求的“花都速度”!

  自2022年开展活动以来,“10号工作室”累计组织领导干部、代表委员20000余人次,面对面、零距离直达272个站点,开展宣传宣讲4800余场,接待走访群众15000余人次,收集解决群众建议意见5800多条,走访企业500余家,为企业排忧解难200多项。群众满意度近100%。

  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惠民工程,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推动基层法治化建设,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近年来,花都区通过健全并不断完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普法平台等,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进法治花都、平安花都建设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目前,花都区180多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聘任率达100%,全区252个村(社区)有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法律顾问助力全区专项普法宣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及筑牢群众防线。

  与此同时,花都区还全力打造普法宣传教育阵地平台,如在花都湖开辟“法治文化园地”、在各镇街推进法治文化小公园建设、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公交车和楼宇视频开展普法、在报纸开设“法治天地”专栏等,深入开展法律普及和宣传教育。

  以平安建设   护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花都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全力打造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平台,以平安花都建设新成效护航“广州北部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今年1-11月,全区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事项5831件,化解率96.34%。推动全区10个镇(街)完成“10号工作室”“枫桥法亭”“枫桥10号联络站”挂牌入驻。

  花都区全面启动全区城中村围院式管理建设,破解城中村管理难、治安乱、环境差等顽疾,打造花东镇凤凰村、花城街大华村、新华街新华村等城中村治理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条村完成整村围闭、15条村完成部分区域围闭,总计设置车行出入口570个,监控视频3252支。围闭区域警情同比下降21.3%,取得了秩序改善、村社增收、群众满意的良好成效。

  培育文明实践     让文化“活”起来

  一个区域的文化活力彰显着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成果与导向,文化成果惠及大众,又反过来助推着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花都区厚植红色文化底蕴,激发美丽花都发展活力,推进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中共花县第一届委员旧址、卢永根故居等红色革命史迹的活化利用,打造工农红军第四师历史陈列展、花县农运史迹展、建党百年花都发展历史陈列、卢永根红色家风馆等一批主题精品展陈展示,评选命名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让红色文化在花都既有“颜值”也有“成果”。

  花都区巩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成果,规范2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在赤坭镇竹洞村、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洪秀全故居试点建设文明实践驿站3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23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群众30多万人次。强化品牌打造和特色培育,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百姓评单”服务模式,提升文明实践服务效能。

  “最美婚登”让幸福具象

  走进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鸟语花香,生态美景映入眼帘。岭南传统园林建筑风情与婚俗文化展示深度融合,处处散发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近年来,花都区以“婚姻家庭小切口”推进“幸福万家大民生”,通过建设“最美婚登”、推出丰富婚俗礼仪服务、创建“多维度婚姻家庭服务平台”、纵深推动家风家教工作发展、开发“特色婚庆旅游路线”等有效举措,不断助力婚俗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有了“最美”硬件,花都区还聚力打造“花都有囍,缘定岭南”主题品牌和三大主题户外颁证点品牌,建设“幸福阵地”,努力打造成广州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亮点工程。

  民生实事有力推进,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一系列社会治理和惠民举措的实施,不仅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为花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未来,花都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民生实事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和幸福生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花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稿:冯理聪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