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bet365亚洲官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两集聚一化”工作,加速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全区上下一心谋发展、建强区。全年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0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产业结构:
2014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78.0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393.70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1:57.6:39.3,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2和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7%、52.0%和47.3%,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5.4和5.0个百分点。
就业:2014年,全区从业人员72.14万人,比上年增长1.5%,增加1.11万人。从业人数排前的经济注册类型依次是:私营企业、集体单位、个体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从业人员分别为17.6万人、13.32万人、12.48万人和9.7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4.4%、18.5%、17.3%和13.6%。按行业分,居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数,分别有34.96万人、10.14万人和10.21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8.5%、14.1%和14.2%。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仍居三次产业之首,比重较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快,增幅分别高于一产和二产17.6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比重较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
全社会从业人员结构
指 标 |
单位 |
2014年 |
2013年 |
增长 (%,百分点) |
从业人员合计 |
人 |
721360 |
710253 |
1.5 |
第一产业 |
人 |
101390 |
114779 |
-13.2 |
第二产业 |
人 |
368812 |
355476 |
3.6 |
第三产业 |
人 |
251158 |
239998 |
4.4 |
构成 |
% |
100 |
100 |
|
第一产业 |
% |
14.1 |
16.2 |
-2.1 |
第二产业 |
% |
51.1 |
50.0 |
1.1 |
第三产业 |
% |
34.8 |
33.8 |
1.0 |
201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837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809人,就业人数5628人,再就业率为72.1%,较去年下降8.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农业
2014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种植业产值27.06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0.45亿元,增长2.1%;畜牧业产值15.43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7.83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0亿元,增长3.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67万亩,比上年增长0.2%;水果种植面积5.40万亩,下降0.1%。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0万亩,下降0.05%;蔬菜种植面积20.53万亩,增长1.2%;花卉种植面积2.55万亩,下降1.2%。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14年 |
增速(%) |
粮食 |
吨 |
73075 |
-0.1 |
水果 |
吨 |
21325 |
12.0 |
蔬菜 |
吨 |
335377 |
0.03 |
花生 |
吨 |
3397 |
-0.2 |
鲜切花 |
万枝 |
33033 |
1.3 |
盆栽观赏植物 |
万盆 |
2358 |
3.4 |
猪肉 |
吨 |
28001 |
1.2 |
牛羊肉 |
吨 |
39 |
8.3 |
家禽肉 |
吨 |
36827 |
1.5 |
奶类 |
吨 |
10435 |
1.3 |
禽蛋 |
吨 |
2866 |
-0.6 |
水产品 |
吨 |
66426 |
0.9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4年,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54.4%,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67.45亿元,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7.0:83.0,轻工业占比较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9.61亿元,同比增长10.2%。
按行业分,规模以上企业中,工业总产值排前五位的依次是:(一)汽车制造业产值1319.83亿元,增长4.4%,其中汽车整车产值1017.59亿元,同比增长5.3%,汽车零部件产值300.30亿元,同比下降3.7%;(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产值68.34亿元,同比下降4.2%;(三)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54.41亿元,同比下降2.9%;(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7亿元,同比增长4.1%;(四)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44.21亿元,同比下降0.9%。这五大行业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66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78.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14年 |
增速(%) |
服装 |
万件 |
3379 |
-6.6 |
汽车 |
辆 |
936712 |
-1.0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个 |
128 |
10.7 |
汽车仪器仪表 |
万台 |
389 |
-15.9 |
摩托车 |
辆 |
566413 |
9.8 |
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较去年有所好转。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1.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实现利润总额212.22亿元,增长9.2%。全区6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71家,亏损面达到11.0%,比上年扩大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95.9%,同比上升13.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建筑业:2014年,全区资质以上企业2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55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51.02亿元,同比下降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建设改造投资130.25亿元,增长32.4%;房地产开发投资130.28亿元,增长2.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1.12亿元,同比增长4.1%。
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国有单位投资32.47亿元,同比增长26.7%;港澳台投资34.13亿元,下降36.2%;民间投资134.26亿元,增长51.3%;外商投资31.14亿元,增长33.1%。
从投资行业分,第三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完成投资额217.52亿元,增长26.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去年的74.3%提高至83.5%;第二产业投资有所下降,完成投资额43.01亿元,下降27.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5%。
2014年全区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数39个,比上年增加16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16.33亿元。全区基础设施投资57.39亿元,同比增长1.0倍。
房地产开发方面,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07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其中住宅750.63万平方米,下降6.6%。房屋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197.44万平方米,下降16.5%。房屋竣工面积354.71万平方米,增长33.7%,其中住宅250.53万平方米,增长34.6%。全年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102.6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7.0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5%和37.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为79.31万平方米和78.95亿元,同比下降54.5%和49.2%。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24.0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住宅空置54.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
五、国内贸易
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82亿元,同比增长14.2%。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7.26亿元,增长14.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8.56亿元,增长13.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25.34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0.48亿元,增长9.6%。全年商品销售总额1315.63亿元,增长54.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941.65亿元,零售业销售额373.98亿元,两者之比为2.52:1。
全年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60.48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4.39亿元,增长9.1%,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全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其中,出口总额4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数量20项,比上年减少1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7亿美元,增长5.0%;合同外资金额2.95亿美元,增长19.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78.4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01.47公里,二级公路99.23公里;国道27.78公里,省道135.24公里,县道116.28公里。年末营运车辆5554台,比上年下降40.0%,其中营运货车4235台,同比下降47.1%,营运客车1319台,同比增长5.9%。全年货运周转量8.05亿吨公里,下降47.6%;客运周转量20.90亿人公里,下降4.8%。
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171213辆,同比增长6.5%,其中载客汽车133549辆,载货汽车36854辆,分别增长2.7%和23.3%。
邮电:2014年,全区邮政共发送函件148.69万件、包裹7.19万件、特快专递9.91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3.4万户,同比分别下降0.9%和2.4%;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数19.7万户,同比下降0.6%。
旅游:2014年,花都区旅游业快速发展。万达文化旅游城、王子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九龙湖度假区和珠宝小镇创5A景区、芙蓉度假区和花都湖公园创4A景区工作稳步推进,“阳光6号”中国皮具产业文化创意园、港头村和水口营村、洛场村创3A景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花都文化旅游节、美食节、盘古王节、油菜花节、芋头节等系列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顺利开展。全年旅游总收入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904.87万人次,增长10.3%。其中:过夜旅游者389.03万人次,增长18.8%,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3.0%,较上年提高3.9百分点;不过夜(一日游)游客515.8万人次,增长4.6%,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57.0%。区内24家星级酒店及6家综合性酒店接待游客76.8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8%,平均开房率为51.9%,比去年增加6.5个百分点。旅行社(含驻花都门市部)组团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7.0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1%。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71.0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8%。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27亿元,增长10.4%。其中,增值税20.11亿元,上升14.5%;营业税9.56亿元,下降11.9%;企业所得税10.83亿元,增长57.3%;房产税3.45亿元,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46亿元,同比增长2.3%。在二十个支出项目中,增幅居前五位的项目依次是其他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医疗卫生支、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增幅分别是192.4%、71.0%、55.9%、15.6%和13.0%;占比居前五位的项目依次是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全年累计支出分别是16.43亿元、9.02亿元、8.20亿元、6.60亿元和5.36亿元,五大项目支出之和占全区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7.6%。
税收:2014年,全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224.76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国税收入160.82亿元,增长23.3%;地税收入63.94亿元,下降5.8%。
金融: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4.30亿元,增长5.7%。本外币贷款余额749.48亿元,增长9.5%。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余额419.59亿元,增长8.6%,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6.20亿元,下降1.1%,占企业贷款额34.8%;个人贷款余额329.88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房贷款余额206.56亿元,增长10.3%,占个人贷款额的62.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区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基础教育有新成效,与中山大学合作制定《花都区幼儿园布点规划(2014-2020)》,保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服务,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落实《bet365亚洲官网 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花府〔2011〕16号)的奖励政策,对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制定《bet365亚洲官网 关于选派公办小学在职在编教师转入特殊教育系列的通知》,为智能学校增加师资力量;科技教育优化提升,组织我区学生参加多项广州市级科技比赛,共获得31个一等奖、36个二等奖、63个三等奖、9项优秀组织奖。全区5004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比去年增加101人,本科以上上线率45.3%,专A以上上线率69.1%。
2014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00所,在园幼儿2.99万人。小学89所,在校学生11.94万人。普通中学75所,在校学生5.63万人,其中初中4.01万人,高中1.6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0%。
科学技术:2014年,我区重点企业先后与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100多家科技企业与26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出台了强县工程示范工作方案,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各项工作任务;智慧花都建设稳步推进,初步编制智慧花都顶层设计总体方案,其中具体落地部分的政务云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中心机房等三个项目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
至2014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4242件和2499件,同比增长30.0%和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15件,同比增长50.4%,占专利申请量14.5%。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积极落实《花都区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各项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建成开发,广州民俗博物馆进入设计审查和预算阶段,区美术馆项目施工招标工作顺利进行,区博物馆项目完成了陈列大纲的编写,花都湖世界国花雕塑园第二批国花雕塑工程共完成21座国花雕塑;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盘古王诞”、 第三届合唱节、海外联谊会侨亲联欢晚会、“花开的声音”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等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完成了《花都区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的编撰;广州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序进行,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53万册,电子书籍65万种,区图书馆读者阅览图书人数为105万人次,图书借阅册数为56万册。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全年共出动执法力量 5442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100间次,取缔无证经营摊档 63个,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4万张,收缴非法书报刊8920 份(册),立案查处行政案件 7宗,进一步促进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卫生: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所,农村卫生站196所。拥有病床3738张。卫生技术人员7615人,其中执业医师2409人,执业助理医师420人,注册护士3835人。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人数达44.92万人,参合率达99.8%。
体育:2014年,全区共组织开展(主办、承办及协办)体育竞赛活动42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全民健身竞赛活动9项(次),参加省、市和区组织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达2万多人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数达50万人次。群众健身意识日益增强,根据国民体质测试数据显示,我区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良好率为29%,优秀率为35.9%。竞技体育方面,全年共输送运动员20人(含集训)。各级大赛中花都区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国际大赛获银牌2枚,全国赛获金牌20枚、银牌13枚、铜牌17枚,省级赛获金牌24枚、银牌14枚、铜牌13枚。在广州市第十六届市运会中,我区运动员获比赛金牌127枚,金牌总数名列全市第三,团体总分名列全市第五,是历届最好成绩。
十一、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公用事业:2014年,我区努力创建“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市政环卫方面,基本确定了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花都项目)选址,项目立项、征地补偿等前期筹建工作顺利进行;先后在城区10个社区和1个街道(花城街)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收运模式示范,小区参与率达到90%以上,投放准确率达到70%以上,垃圾填埋减量30%;加强城区公共外环境和公共场所“四害”消杀工作,全年消杀面积达2554万平方米。市政设施方面,完成了雅瑶中路、新街大道等约30条路段的交通标线翻新工作,共新建、维修道路标志杆、牌385个,黄闪灯32个,减速带1467㎡。全年创建省卫生村4个、市卫生村51个,区卫生村51个,申报无烟单位195个。
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44.50万立方米,全年采水8633.22万立方米,售水10977.20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4413.56万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2247.11万立方米。
全年售电量71.38亿千瓦时,增长9.7%。其中,工业用电52.04亿千瓦时,增长7.8%;商业用电6.64亿千瓦时,增长9.9%;农业用电0.92亿千瓦时,增长9.0%;住宅用电11.79亿千瓦时,增长19.3%。
环境保护:以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为主线,积极落实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环评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共审批总投资203.587亿元的项目环评278个,批准总投资92.47亿元的竣工环保验收项目157个;全力保障环境安全,有效处置“6.10”西二环储油灌车重金属工业废液泄漏污染等6宗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确保环境安全;加强环保监管,2014年检查企业2591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78宗,处罚金额326.9653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止运行使用120宗,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158宗。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空气优良率达到95.9%。城区大气环境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均未有超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二级标准。水体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全河段水质的年平均污染指数为0.46,与上年相比上升0.02。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基本保持2013年的原有水平,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0%,重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
社会治安:2014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22542宗,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为2276宗和5709宗,区法院各类案件新收案2.44万件,审结2.41万件,结案率92.7%,其中新受理刑事案件1967件,审结1940件,结案率97.9%。
安全生产:2014年,全区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69起,死亡人数112人,受伤人数237人,直接损失2597.47万元,与2013年相比,事故宗数、受伤人数和直接损失分别上升31.9%、44.5%和42.8%,死亡人数下降5.1%。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2人,受伤8人;火灾事故13起,死亡2人,受伤2人;道路交通事故252起,死亡108人,受伤227人。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1人,比上年下降15.4%;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89人,下降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6.31人,下降10.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
人口: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9.56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非农业人口22.80万人,农业人口46.60万人,未落常住户口1543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0;家庭户均人数2.96人。全年出生人口11212人,死亡人口3641人,人口出生率14.42‰,死亡率5.60‰,自然增长率8.82‰。
2014年花都区人口及其构成
指 标 |
2014年末数(人) |
增长(%) |
比重(%) |
全区户籍总人口 |
695575 |
1.2 |
100 |
其中:非农业人口 |
228004 |
2.6 |
32.8 |
农业人口 |
466028 |
0.8 |
67.0 |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 |
1543 |
-40.5 |
0.2 |
其中:男性 |
352928 |
1.3 |
50.7 |
女性 |
342647 |
1.1 |
49.3 |
其中:0—17岁 |
129593 |
0.3 |
18.6 |
18—59岁 |
462782 |
0.6 |
66.5 |
60岁及以上 |
103200 |
5.2 |
14.9 |
其中:65岁及以上 |
67473 |
6.2 |
9.7 |
人民生活:2014年,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8244元,增长5.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280元,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25912元,增长9.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8953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1元,增长10.3%,其中工资性收入12465元,增长9.6%;经营净收入2556元,增长5.7%。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4.5%,农村居民为45.6%,分别比上年降低4.9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74万人、20.57万人、21.62万人、18.41万人。城乡保险参保人数21.69万人,其中在职人员8.17万人。
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265人,其中城镇795人,农村7470人。全区公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家,床位909张,年末收养人数626人。社会福利企业2家,安置残疾职工114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指标由区计生部门提供。
2010—2014年花都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花都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666.01 |
763.19 |
800.60 |
914.61 |
1003.11 |
第一产业 |
亿元 |
25.39 |
27.86 |
28.19 |
30.11 |
31.39 |
第二产业 |
亿元 |
433.63 |
495.46 |
495.83 |
533.21 |
578.03 |
其中:工业 |
亿元 |
412.10 |
478.00 |
478.60 |
513.90 |
561.05 |
第三产业 |
亿元 |
206.98 |
239.87 |
276.58 |
351.29 |
393.70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73071 |
80569 |
84052 |
93914 |
103419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586.92 |
1811.52 |
1678.80 |
1975.56 |
2162.45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43.76 |
48.51 |
49.48 |
52.50 |
54.7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25.54 |
266.16 |
300.34 |
337.82 |
385.82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22.68 |
27.29 |
31.51 |
34.77 |
41.20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
亿美元 |
3.10 |
3.32 |
1.90 |
3.78 |
3.97 |
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169.87 |
176.28 |
194.42 |
230.65 |
260.53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亿元 |
49.16 |
59.39 |
57.51 |
66.43 |
69.27 |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
亿元 |
50.83 |
58.07 |
61.46 |
65.96 |
67.46 |
税收收入 |
亿元 |
168.43 |
180.03 |
165.10 |
198.27 |
224.76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5734 |
28887 |
32112 |
35422 |
37280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1535 |
13530 |
15421 |
17360 |
17431 |
注:1、201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均生产总值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调整的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
3、从2014年起,国家开展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名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撰稿:江健珊、陈妹
审核:梁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