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微故事 | 臭水渠不臭了
“水渠现在已经完全闻不到恶臭了。”2023年国庆假期后上班第一天,花都区委第四巡察组对花城街杨二村开展回访时,村民纷纷反映。
事情还得从今年区委第四巡察组对花城街杨二村开展巡察说起。8月31日,巡察组深入杨二村实地走访,收到多位村民反映:“我们村存心经济社旧庄七巷有个水渠,堵塞不通,积满黑淤泥,臭气熏天。天热的时候,蚊虫满布,遇到暴雨天,更是污水横流,这个情况已经持续多年,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落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小民生、大民心”的重要民生工程,不能耽误。随即,巡察组来到现场察看,发现果然如村民所言,水渠淤堵,水体发黑,气味难闻。
水渠不通,堵的是民心。为何臭水渠环境这么恶劣,困扰村民这么久,却得不到治理?带着疑问,巡察组前往杨二村党委了解情况。
“前些年,第一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我们对杨二村存心经济社水渠淤泥、周边垃圾及杂草进行了清理整治并进行围蔽管理。这两年,我们计划对该渠进行疏通治理,后因我村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综合考虑整村规划导致清淤工作暂时搁置。”杨二村有关负责人说。
既然做了整治,难道是整改不到位?随后,巡察组又通过询问村民及工作人员,了解到水渠周边两侧工厂以木材切割加工为主,且周边树木较多,木屑和落叶等杂物长期堆积,堵塞水渠,加上沿路村民生活污水也通过边沟排出,清淤工作量大。
找到问题症结后,巡察组将相关问题报告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督促杨二村履行好主体责任,及时解决水渠淤黑发臭问题,还村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收到立行立改通知书后,杨二村立即联系第三方一起到水渠现场勘察并研究制定施工方案,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清淤疏堵工作,并铺设雨污分流管道,用混凝土修复盖面。最终于10月7日,彻底完成对臭水渠的整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修缮疏通臭水渠,修缮的是干群关系,疏通的是百姓心结。区委巡察组在开展巡察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真实感受到巡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