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东锚定“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 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他在视察广东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广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其作为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
今年以来,全省122个县(市、区)、1613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蓬勃发展,在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美丽圩镇、推动乡村再造、促进城乡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锚定“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
县域振兴 满盘皆活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承载能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全省兴。
“百千万工程”主抓到县、由县主抓,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县域这个战略支点全面强起来。
走进肇庆四会市精细化工工业园,保鸿涂料(广东)有限公司立体厂房里,自动化生产线自上而下贯通。工人只需对设备输入指令,产品就能从原料输入到成品输出实现“一气呵成”。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74亿元,同比增长35.79%。
以一域窥全局。四会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名单。
在工业强县带动下,广东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建设,沿海各县唱响“海洋牧歌”。2023年至今,广东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富民兴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打造粮食、蔬菜等10个千亿产业集群,高州荔枝、徐闻菠萝、大埔柚子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推进33个县域商业示范县建设。
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惠州博罗县、肇庆四会市上榜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区数量稳居第一。
答好县域振兴这道“必答题”,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重要抓手。
今年10月,2024广东(清远)时尚产业大会在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举行。广清纺织园目前已吸引超500家企业落户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广清纺织园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53亿元,同比增速27.21%,带动所在的清城区以及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
目光投向江门,该市正计划承接更大规模的产业有序转移,已准备超200块100亩以上的连片带指标工业用地,面向全球“挂榜招商”。前三季度,江门主平台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50多个,计划投资总额超160亿元。
今年以来,广东统筹推进产业有序转移,粤东粤西粤北12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快布局建设。全省共建设孵化器、园中园等多种形式“反向飞地”超110个,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3亿元,承接国内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579个,总投资约2056亿元。
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今年“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工作。
首批15个县(市)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商圈日益便捷繁华,县域承载能力更强。全省开工改造县城老旧小区209个,建成“口袋公园”2591个。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复制推广珠三角优化县域营商环境23个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广东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先行。
不久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省道S254(龙门段)改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以“8字形”串联南昆山和罗浮山。今年,省委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将其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广州、惠州2市4县(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随着“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纵深推进,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逐步铺开,县域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
镇村和美 气象万千
加快建设美丽圩镇,扎实推动乡村再造
走进韶关南雄珠玑镇,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竹林公园里流水潺潺,圩镇风貌和谐美观。“今年镇上大变样,吸引了很多游客,我们的生意也好了很多。”戴记珠玑巷饭店老板戴德金感叹道。
为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珠玑镇筹集各类资金,完成主街道外立面、街道柏油路面等一批项目建设。“圩镇风貌得到很大改善,这两年返乡创业青年都多了不少。”珠玑镇相关负责人说。
乡镇,是联城带村、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也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全面铺开美丽圩镇建设,擦亮乡镇人居环境底色,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成色。
今年以来,全省谋划实施乡镇建设项目1.2万个,开展“六乱”专项整治行动,构建风貌规划设计体系,探索驻镇首席设计师制度,指导各地塑造特色风貌,建成839个圩镇客厅、997条示范主街、3542公里美丽河道,扮靓圩镇颜值,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镇街美起来,产业也兴旺起来。广东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推动全省1613个乡镇(街道)迸发活力、激发势能,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焕发新生机,12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千强镇,是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从全国来看,广东镇域发展继续位列第一梯队,其中3个镇街跻身前十,头部引领带动效应明显。从省内来看,珠三角今年新增13个镇“闯进”千强镇,粤东粤西粤北7个镇保持入围,广东镇域实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镇村联动,城乡一体。今年以来,广东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走进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上东村,宽阔平整的道路贯穿村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独具特色的“四小园”点缀在房前屋后,呈现出一幅“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美丽画卷。
这得益于全省扎实推进乡村再造,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基本实现全省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全省农村现有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以上,“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目前,9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全省基本建成12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四旁”“五边”植绿增绿,在村头种植乡土树种,建设小公园4.95万余个。
农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全省布局1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2个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在“百千万工程”带动下,广东奋力闯出发展新路子,千镇蝶变、万村共富的“愿景图”正加快变为“实景画”。
城乡融合 改革赋能
推进要素双向流动,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今天来给小孩办理身份证,发现这里也有母婴室,环境干净、用品齐全,服务也很贴心。”带娃来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陈女士满意地说。
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是要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广东将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促进发展空间集约利用、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推动城乡双向流动,努力让繁华的城市与和美的镇村交相辉映。
“城区的路灯更亮了、道路更宽了,空中私拉乱扯的线路也没有了。”正在湛江廉江市罗州街道一侧店铺门前下象棋的居民陈铁山点赞城市的变化。
作为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廉江市不断升级基础设施,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聚焦群众需求,让城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数据显示,全省圩镇建有学校1.51万所、乡镇卫生院2147所、养老服务机构1167家、综合文化站3517个、快递物流点1.14万个、各类体育场馆2.85万个。
不仅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上下足“硬功夫”,更在推动体制机制软联通上下足“实功夫”。
走进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绿水村,只见村中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
“对于村民来说,屋顶光伏是一项零投入但可长期收益的项目。”刁秀英是最早一批支持安装光伏板的村民,也是高要区用改革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受益者,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于日前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当前,集成式改革为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加快形成。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焕发生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遴选12个县(市、区)开展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试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清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资源。目前,全省42个试点已完成投资650亿元,整理农用地6.8万亩、建设用地4.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土地39.5万亩,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近6.2万亩,建立“百千万工程”项目用地“指标池”。
——财政金融活水下沉到县镇村。推进扩权强县、强县扩权,出台财政“省直管县”实施方案。截至今年9月底,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投身建设。新型帮扶协作不断开花结果,实现对全省57个县(市)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覆盖。建筑业央企助力镇村建设提质增效,1646家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项目开工4740个,投资金额超500亿元。“双百行动”促成校地“双向奔赴”,138所高校与86个县(市、区)开展结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百千万工程”不断激发促进城乡融合的澎湃动能,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数读“百千万工程”成效】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南山、天河等17个区位列全国百强区,推进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数百亿级集群建设。推动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复制推广珠三角优化县域营商环境23个典型案例。
●加快推动产业有序转移: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3亿元,承接国内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579个,总投资约2056亿元。
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持续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高质量完成典型镇等144个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线”下地改造4778公里。
●组织建筑业企业助力镇村建设:4家企业与556个镇(街)结对共建,谋划共建项目3173个。
扎实推动乡村再造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省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以上,3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全省新增绿化面积4000公顷,新增绿化带长度7919公里。
●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897个村开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50个村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试点。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