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我区多举措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全力推进健康花都建设
仁济医院效果图
医疗一直是社会关切热点,区域医疗水平事关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时期,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抓党建、促医改、强基层、建高地、保健康”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健康花都建设,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卫生与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2020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床位数达585间、4303张,分别比2015年增加52.9%、22.6%;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4.15人,远超省、市水平(3人、3.19人)。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1.67岁,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由10.47/10万下降到0/10万、2.83‰下降到2.1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区内就诊率约90%,基层首诊率达51.36%。
高站位推进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建设,引进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两家优质医疗资源。大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住院大楼、区第二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库投入使用,完成炭步镇中心卫生院综合大楼、万科热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花侨卫生院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病区,完成6家基层医疗机构升级改造及各村卫生站修缮。
率先开展医联体建设、“一元钱看病”、镇村一体化管理、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等措施,医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花都基层医改新路径入选2018年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先后写入中组部典型案例丛书和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并获国家卫健委召开基层医改现场新闻发布会推广。农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模式被纳为广州市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在全市农村地区复制落地;中宣部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到花都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基层综合医改给群众带来的健康与幸福生活。
医疗服务水平提质向强
我区先后取消了药品、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区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综合类B++级、中西医类A级的优异成绩。先试先行推进国家基本药物综合试点工作,各项指标达到省、市基药配备使用标准。
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次通过三甲中西医复审,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国家人类辅助生殖医疗机构资质评审。区内先后组建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救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区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均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国家级认证,挂牌“国家级卒中中心”,并被确定为广州市第一批卒中急救地图医院。花山镇卫生院成为全国首批成功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医疗机构之一,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东镇中心卫生院、花东镇北兴卫生院均已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中医药事业焕发活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形成了以区、镇、村三级中医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2017年高分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卫生健康服务保障不断完善
我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三次复审,成功创建4个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57个省卫生村、83个市卫生村。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基本消除或控制重点地方病危害。成功防范和应对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十三五”期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20年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369.7/10万、388.4/10万,同比下降3.25%、72.24%。
人才强区,带动队伍素养、科教水平双提升。开展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柔性引才、区内名医评选,共引进了高层次卫生人才34名、专家团队59个,评选名医、学科带头人等67名,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9个、市级17个,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科技赋能,就医更加智慧化,“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成为现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实现全区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开展互联网便民服务,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均实现互联网预约挂号、自助缴费(医保缴费)、医疗电子票据等便民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了80台自助终端,大大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完成公立医疗机构医疗电子票据改革,区人民医院开出全省首张住院医疗电子票据。
健康帮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精准帮扶梅州市丰京村、小椹村,79户274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对口医疗帮扶贵州、清远、阳山等地,派出帮扶医疗专家526人次,接收到我区交流学习医护人员146人次,填补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给予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获贵州省卫健委通报表扬2016-2020年援黔医疗对口帮扶优秀集体2个、优秀个人2名。
善管细治,卫生监督执法治乱清源。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任务1286间。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检查无证行医点1281间次,取缔326间。对医疗单位、公共场所、学校等地开展卫生监督及职业卫生健康工作,监督单位44902间次,处罚案件1138宗,罚款227.336万元。
2020年还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病人“零重症”“零死亡”,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复工复产零发病,为人民群众构建起可靠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为花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通讯员 方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