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创新“三抓”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扶贫是主攻方向”的原则,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扶什么”“怎么扶”两个问题,结合结对口帮扶的织金县情实际和贫困户需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通过创新“三抓”产业扶贫,实现群众长效收益,脱贫致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抓基地 力促群众实现分成增收
根据织金县山区土壤特质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经过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部门的推荐,引进广州集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基地种植、进出口贸易的龙头企业广州耀泓农业开发公司,与织金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织金县农耀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了占地6000亩的织金农耀产业扶贫蔬菜示范基地,建设自营蔬菜大棚814个,每个大棚确权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1800元/年个付给租金。2018年12月与织金县人民政府签订《织金县10万亩南瓜订单种植及收购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在全县30个乡镇(街道)规模化种植10万亩南瓜。公司统一提供种子、病虫害防治药品、地膜。根据种植面积每个乡镇派驻一名专业技术员驻扎乡镇进行示范种植,确保种植技术指导到位。实行保底收购,确保农民种好瓜、有好价、得实惠。按5000斤/亩产量折算,可产5亿斤南瓜,产值可达4亿元左右,按保底收购价预计收购资金达1.8亿元,收购价随行就市预计收购资金可达3亿元左右,种植户可达到纯收入1800元/亩。10万亩订单南瓜种植覆盖织金县30个乡镇(街道),带动9532贫困户39352人就地就近就业。
我区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入驻织金。东莞能源集团和云贵高源有机食材集团联合投资的“扶贫水”项目于2018年9月落地中寨镇水头村,助推中寨镇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项目总用地约600亩,建设生产车间2580㎡,水源保护区525亩,生产用水全部取自海拔2100米的青山山脉深处流出的山泉水,没有经过任何污染,水质口感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创新帮扶方式,土地入股分红。针对失地多的农户,主要以土地入股分红帮扶为主,每销售一瓶矿泉水提5分钱进行帮扶。并按“113”的分配方式进行发放,为失地农户生活提供保障。拿出“扶贫水”项目内的绿化工、搬运工、流水线上制作等岗位优先录用当地贫困户及失地农户就业,增加固定收入,稳定实现脱贫,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本地就业、家门口致富”。
在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项目的推动下,广州唯品会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贵州织金正式成立“唯爱·妈妈制造织金苗绣和蜡染合作社”,为苗族妇女提供技能培训、组织规范化生产,形成区域规模效应,带动织金地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培育“电商+非遗+扶贫”模式,依托广州唯品会等知名电商平台,宣传、销售“蜡染刺绣”产品。既保护发展当地非遗物质文化,又组织妇女开展手工生产活动,推动脱贫。以村为单位,组建“绣娘组”“绣娘合作社”或公司,引导妇女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形成“公司+基地+妇女”发展模式。目前,共创办刺绣、蜡染企业67家,家庭手工作坊100多家。打造“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发展模式,已创建“贵州莫熙蜡染刺绣有限公司”“贵州鸿达苗族蜡染刺绣公司”“唯爱·妈妈制造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等33家企业,获得订单2000多件。去年织金县完成“蜡染刺绣”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500多家庭脱贫。
抓加工
力促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如何依托延伸产业链搭建致富平台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扶贫干部经过调查了解,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织金县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蔬菜脱水生产深加工基地,占地69亩,建设总面积46000㎡,设蔬菜生产线、蔬菜烘干炕道、精品蔬菜干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产线、南瓜深加工厂、分拣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冷链物流配送、展示展销区和物联网为一体的综合配套园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项目年产值5亿元左右,可上缴税款5000万元/年,解决长期务工400-500人,项目将于2019年8月底投产。
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类型,花都区、织金县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创业就业培训资源,结合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特点,两地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开展贫困人口培训7462人。为保障职业教育协作的顺利开展,花都区财政追加预算作为西部贫困学生职业培训经费、给予学生补助三年的国家助学金、交通生活费补助、住宿费和书本费补贴。通过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今年以来,已有1600名贫困人口在当地实现就近就业,224名贫困人口转移到广东地区就业。
耀泓公司把分配到每家每户的蔬菜大棚租用过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每个大棚每年给农户租金1700元,给村集体100元收益,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不会种、零碎种、无销路等问题。聘用棚主到公司务工,工钱按天或月结算,使农民能在家就业,在自家土地上创收,还能学习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抓创新
力促群众实现服务增收
贫困户要脱贫,必须要增进收入。扶贫工作组通过黔货出山、搭建电商平台等途径,确保了群众增收,迅速扭转贫困地区的面貌。
在山货进粤方面,扶贫工作组充分发挥贵州高海拔农产品有机、绿色、无污染、口感好的特点优势,组织力量外销,推动困难家庭脱贫。分别在广州江南果蔬市场、花都区五华直街建立“贵州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引入粤商建设一批农业生产基地,形成直产、直供、直销的全链条产销供需网络,畅通产销渠道。2018年以来,织金农产品在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花都区鲜幕达分销中心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争取花都区商务部门支持,推动开展织金山货“五进”活动(进机关饭堂、进军营餐桌、进百姓厨房、进宾馆酒店、进商场超市),今年共销售3500多万元的织金农产品。
同时,依托电商合作和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网点覆盖优势,创新“线上购买+线下提货”扶贫模式,在建设银行支行网点开设销售点,通过流动售卖等方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7月,已扩展银行网点200余家,销售土鸡蛋150万余枚,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实现“造血式扶贫”。
针对落后区域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产业扶贫。唯品会通过“唯爱工坊”公益平台,为非遗匠人打开销路,带来持续收入,创造非遗就业、创业机会,践行“消费即扶贫”,搭建“造血式扶贫”的长效机制,助力非遗扶贫事业。目前,已带动1012名绣娘创业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45户1100余人,实现产值524万元。
bet365亚洲官网中心 舒仕雄
通讯员 李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