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壮哉70周年 铸就“南大门”
放眼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开放的禀赋格外鲜明,深入骨髓、与时俱进。
放眼华南,有这样一座城市,集开放之城、活力之城、枢纽之城于一身,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为什么是她,是广州?因为她是开埠两千多年从未关闭的通商口岸,中国唯一;因为她是历经千年而不衰且永葆活力的商业城市,举世少有;因为她是陆海空全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得天独厚;因为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使命在肩。
开放之城
向海而生,城因港兴。扼守三江交汇、八口入海的珠三角核心之地,面朝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南海,背靠我国广袤腹地,物流、人流、资金流在此汇聚融通。开放,是广州的禀赋,也锻造了她的性格。
三年前,第12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其中,六次提到“开放”。显而易见,开放既是广交会的主题词,也是贯穿广州发展的关键,更是这座城市与国家运势的连接点。
每当国家需要之时,广州总是以其开放的身姿扛起担当。
发轫于秦汉、繁盛于唐宋、“一口通商”于明清,2200多年的广州建城史,就是一部通商史、开放史。浪花淘尽英雄。纵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港口商业城市,惟有广州。
新中国成立伊始,广州又以其独特的开放禀赋为新生的共和国冲破西方封锁杀出了一条血路,打开了新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南大门”。1957年,首届广交会举行,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一部广交会史,半部“南大门”史。内地企业从这里“走出去”,“中国制造”组船出海。全球客商从这里“走进来”,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自第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平台。最近一期的第125届春季广交会,15天里,在119万平方米的60651个展位间,出口成交近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第一展”绘出一幅万商云集、互联互通的工笔画。“62年来,广交会记录了中国外贸前进的脚步,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外贸发展史。”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如是说。
改革开放在南粤大地起笔着墨,广州再次迎来高光时刻。1979年4月4日8时30分,中断30年之后的首列广九直通车准点从广州站驶出。这条178公里长的铁路,成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互动的“亲缘”纽带、更成为中国重新向世界敞开的一扇“门”。很快,广州列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再后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乃至党的十八大后横空出世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纷纷在广州落子、壮大,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在广州成型。
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新时代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广州日渐成形。
活力之城
以改革开放,以开放求发展,向开放要活力,以活力促开放,在广州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子落而全盘活,广州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把开放融入到广州人的思维习惯之中,把开放落实在推动发展的每一个创新举措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些鲜明的开放品格,塑造了广州今天的模样。
开放引领时代潮流,无数个“第一”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高第街、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率先推行无人售票空调公交线路、在全国首创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正因为这座城市开放的视野,敢饮“头啖汤”、敢于“吃螃蟹”,才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坚决打破陈旧落后的思维模式,广州大胆推动制度创新,充分挖掘开放的潜力。从1957年广交会的诞生,1979年在全国开创酒店业引进外资先河,到1984年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获批设立国家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南沙国家级新区和中国自贸区(广东)南沙片区。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广州精准找到自我定位,精彩展现了开放的活力。
有了活力,便有了坚韧过硬的实力。今年前8个月,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6290.2亿元,同比实现逆势增长,增速高于全省,成绩来之不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有了活力,便有了海纳百川的魅力。1979年,广州与日本福冈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拉开了广州与友城结好的序幕,拓展了国际“朋友圈”。广州已与全球76个城市、51个港口建立友好关系,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达到64家,仅次于上海。仅最近三年,2017《财富》全球论坛、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国际高端会议论坛接踵而至。在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世界级平台上,广州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2018年,共有61场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国际交往中心,正在成为广州的新名片。
有了活力,便有了互利共赢的引力。《福布斯》中文网五次将广州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连续两年将广州评为中国“机遇之城”第一名。截至今年上半年,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有301家进入广州,共设立1017个项目。超视堺8K液晶面板项目、乐金显示8.5代OLED、思科(广州)智慧城、广汽丰田扩产项目、GE生物科技园……一系列外资大项目落户增资,与广州新一轮对外开放共振。
当下的千年商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具活力,都要更接近国际商贸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
枢纽之城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奋进的城市总是能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姿态、校正方向,实现超越、傲视同侪。
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能力,必然是高水平开放的内核。谁能成为门户枢纽城市,谁就能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占据节点位置,在对外开放中始终抢占先机。
梳理70周年发展史不难看出,正是不断深入的开放,成就了广州今日综合交通枢纽之地位。与此同时,枢纽的形成,时空距离的拉近,加快了人流、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继而助推进一步开放,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广州之南,南沙集装箱码头巨龙出海。这里是广州连接世界的“海上通道”之一。2018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13亿吨,位列全球第五,比2013年增长29.6%,国际港口名不虚传。
广州之北,白云国际机场飞鹰如梭。这里聚集了75家中外航空公司,通航全球210多个航点。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近7000万人次,居全国第3位、全球第13位。其中,国际航段完成旅客吞吐量1731.92万人次,占总旅客吞吐量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国际范”十足。
一南一北,大开大合,吞吐着一座千年商都的开放胸怀;天空海洋,纵横驰骋,改写着广州云山珠水的传统格局。
枢纽之城,大道如虹。面向未来,广州实施“枢纽+”战略,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铺垫,必为广州在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强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提升广州国际大都市综合实力奠定良好基础。
千百年前,“南海Ⅰ号”“哥德堡号”等从广州出发,驶向世界;今时今日,“广州号”巨轮再次停靠在对外开放前沿,胸怀世界。
当前,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正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为国家发展贡献广州力量。中新广州知识城已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参与建设的中国—沙特吉赞经济城被列为国家级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去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穗实际投资大幅增长121.4%。
栉风沐雨两千余载,是开放,让广州永葆青春活力;波澜壮阔70周年,是开放,让中国的“南大门”光彩照人。
(何瑞琪、练洪洋、毕征、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