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花都公路人谱写公路养护新篇章
2012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2012年,也是花都公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大部制改革,设立花都区公路养护所,开启了花都公路养护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交通运输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花都公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本职,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与祖国同行。
经过九十年代大办公路,花都区公路开始呈现城市道路格局,形成内外接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公路网建设完成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的新需求不断出现,公路交通工作的重点逐步从“建”往“养”转变,聚焦公路养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公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呈现出“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公路新面貌,锤炼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公路人用勤奋、敬业、担当,谱写出新时期公路养护新篇章。
道路改造 提质升级
目前,区公路养护所共管养21条路线,包括3条国道(G106、G107、G321),3条省道(S118、S267、S381),及代养15条县乡村道,管养里程共250公里。公路养护所根据公路病害特点,分段设计、分期实施,有针对性地实施路面大中修工程,及时修复病害,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和畅通。2012年至今,共实施大中修项目67项,改造危桥4座,维修加固桥梁4座。其中,G107线(原S114线)、G106线、X264线的路况变化最为显著,芙蓉大道、风神大道等主干线的提质升级,为城市道路营造新气象、展现新面貌,为花都交通枢纽建设添光增彩。
芙蓉大道扩建改造,2013年底全线通车。工程总造价39720万元,主车道由双向四车道扩宽为双向六车道,并增加了人行道和绿化等附属设施。芙蓉大道扩建改造的完成,为周边群众出行提供了优质便利的交通环境,而且对完善花都区路网,提升城区南北交通疏导和对外通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G107线(原114线)新华至赤坭段约13公里路面,全线“白改黑”,并对农新B桥拆除重建。2014年至2019年期间,共投入1.3亿元资金,分三阶段对该线进行改造,有效提升了新华至赤坭的路况水平,使赤坭人民的回家路更平坦、更便捷、更舒适。
G106线从化交界至花城段、迎宾大道至白鳝塘段共12公里路面分别于2013年、2016年实施沥青加铺,并扩宽改造部分路段。G106国道承担着过境交通的功能,是花都区连接白云、从化,新华街连接花山、梯面的交通要道,路面加铺沥青后,道路换新颜,显得整洁平坦。区主要出入口、跨境路段路况的改善,对提升我区城市面貌起到重要作用。
正在实施的炭步大桥重建工程,路线总长1.71km,总造价27511万元,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跨越巴江河。作为G321线上的重要节点,炭步大桥重建是完善花都路网的需要,起到贯通干线公路,疏导车流的重要作用。
养护保洁 精益求精
随着精细化养护全面铺开,区内公路路况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16年开始我区实行“管养一体化”,路面、绿化、人行道“一家养”,道路管养一体化及公路市政化,使公路养护范围增加,养护标准提高。近几年,公路养护所养护线路增加了近60公里,公路养护工作量增加,且高标准严要求,使公路养护压力越来越大。
公路养护所面对新挑战,积极转变养护方式,从公路基本养护走向精细化养护,从人工养护走向机械化养护,形成规范化养护管理体系。公路人秉承一贯的工匠精神,做实、做细养护工作,以绣花功夫出细活。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道路环境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特别针对城区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及主干线重要路段进行了专项整治和“微景观”改造,多处烂地变绿地,道路干净整洁,绿化景观靓丽。
在养护作业中积极尝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推广,助推公路养护管理可持续发展。2017年引进的“热再生沥青路面养护车”,用于处理沥青路面的坑槽、裂缝、沉陷等多种病害,作业灵活快捷、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挖出的废旧沥青,无需粉碎,百分之百的进行就地热再生,实现高速、高质的道路综合养护。养护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养护效率和养护质量,也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
安全保障 全面护航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区公路养护所秉持“安全交通”理念,大力推进道路安防设施建设,增强公路应急抢险保障能力,为道路安全增添一把又一把的“安全锁”。
道路附属设施的完善,是道路安全、畅通的保证。2016年至2018年期间,市财政投入资金9000多万,先后实施了5项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对国道G106线、S114线等重要路段加装波纹钢护栏等,全面提升区内公路的安全防护水平。随着养护所管养线路增长,安保设施数量加大,为节约养护成本,规范设施养护管理,保障安全设施得到及时维护,2017年养护所成立了交通安全设施养护队,专门负责安装与维护道路交通标志标牌、防护栏、黄闪警示灯等道路附属设施。安全设施的完善和及时维护,最大限度降低了交通事故损失,全面提升了公路交通安全保障,为公路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系上“安全带”。
区公路养护所成立后,高度重视应急保障,组建了全方位公路桥梁应急保障基地及应急队伍,强化抢险救灾职能。一是建立应急抢险基地。应急储备仓库从“0”到“4”。2016年完成了东片、西片2个应急保障基地建设,下设4个应急仓库,配备各种应急机械及抢险物资,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应急人员、机械设备物资第一时间赶赴抢险现场。二是建设应急抢险队伍。应急队伍从“零散”到“半军事化管理”。所机关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所属下4个养护站分别设立公路应急保障分队,作为最基础的应急保障机构,常备应急抢险队伍60多人。三是组织应急抢险演练。应急演练从“简单集结”到“实操演练”。每年至少组织4次演练,模拟花都辖区内可能发生的公路突发事件进行实操演练,通过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锤炼队伍 奉献担当
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背后,是一群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公路养护人。区公路养护所成立以来致力于养护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优秀队伍。
通过规范的培训学习,逐年提升养护作业人员的实操水平,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举办“公路灌缝”预防性养护劳动竞赛、各种养护机械设备操作比赛等,在争先创优、比武练兵的同时,提升养护人员的作业水平。
公路养护广大职工爱岗敬业,以路为家,无惧严寒酷暑,奋战在公路一线,应急抢险走在前。多少次狂风暴雨,他们通宵达旦,清理倒树、疏通排水,只为在狂风暴雨中守护着公路的安全。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2018年6月的特大暴雨,大陵村大面积严重水浸,养护所主动请缨,组建了一支30人应急抢险突击分队参与救灾,连续作战36小时。公路养护人心系群众,以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成就了花都公路养护事业的进步。在他们当中,广大党员以身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近几年来,公路养护队伍涌现出一批批先进个人,先后在全国、省、市、区各项评比和竞赛中屡获佳绩,有“广州市劳动模范”罗海波,“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最美羊城工匠张绍润,“广州市三八红旗手”黄玉娥,等等。他们的荣誉属于个人,更属于公路养护所、属于交通运输局、属于花都区,这是集体的荣誉,公路人引以为傲。
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让人民群众走更好的路”,他们把人民群众对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的需求作为奋斗目标,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路面、桥梁、涵洞、绿化、设施、路肩、边坡、边沟……公路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公路人辛勤的汗水。“战高温”“抗严寒”“赴险情”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写照,节假日在万家灯火,合家团聚之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只为守护一方安乐,为群众安全出行护航。一身橘黄的工作服,写满的是公路人对工作的热爱,他们是公路的美容师,更是公路的守护者。在祖国70周年之际,公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为民解难,与祖国同行,为花都公路事业再出发、再奋斗、再创佳绩。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舒仕雄
通讯员 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