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bet365亚洲官网_村美 民富 产业活 以“百千万工程”为笔 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bet365亚洲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bet365亚洲官网 > 花都资讯 > bet365亚洲官网

村美 民富 产业活 以“百千万工程”为笔 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4-12-20 15:21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1338848.jpg1338849.jpg1338847.jpg

     在南粤大地广袤的发展版图上,广州花都,无疑是绚烂的一笔。近年来,花都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在产业培育、城乡建设、改革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花都样板”。

  如今的花都,从城镇的街巷到乡村的田野,处处跃动着发展的脉搏,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映入眼帘。

  典型村镇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盛景

  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提升。近年来,花都坚持把抓典型村镇培育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通过典型村的示范带动,引领推动全域发展。

  走进花都区马岭观花植物园,仿若踏入梦幻花海,五彩斑斓的三角梅肆意绽放,花潮翻涌,馥郁芬芳沁人心脾。作为全国首个观花植物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专类园,马岭观花植物园自开园以来便迅速“走红”,日均超4000游客纷至沓来,为村子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然而早年前,这里确是另一番破败景象。“过去村里环境不好,经济收入单一,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只能过着穷日子。”提及过往,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冯桂彩感慨道。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马岭村精准定位,凭借山水林田湖的天然优势,走出了一条“花卉+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经过精心规划建设,马岭观花植物园、喜花里活力休闲港、原乡风情小镇、白玉兰基地等景点陆续建成开放。乡村变景区,农舍变民宿,农田变景点,村庄颜值与气质齐飞,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

  “村子美了,游客来了,大家的钱包也鼓了起来,以后再也不用羡慕别的村了。”提及村庄的变化,村民都乐开了花。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塱头村,传承与创新的卓越成果同样在这里熠熠生辉。这座近700年历史的岭南特色古村,祠堂书室连绵成片,耕读传统延续百年,七子五登科的佳话广为流传。

  文化要传承,古村要活化,怎么变,是关键。塱头村深挖文化底蕴,牵手唯品会“二次创业”再出发,以“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建设塱头乡村振兴项目,引入春阳台、和春住、古村市集与展览等多元文化业态,为古村造血赋能。如今的塱头村,传统与现代融合共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兴”产业“聚”人才 铸就发展“硬实力”

  产业兴,则县域兴。花都植根本土、深挖特色,让产业成为城乡融合的强劲纽带与动力引擎。

  今年10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专业镇名单出炉,花都区赤坭镇、花山镇成功入选,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革变之路。

  赤坭镇,这片因盆景而声名鹊起的土地,见证了传统产业向现代特色产业的华丽转身。多年前,盆景制作虽在当地有一定基础,但仍旧存在经营分散、技术陈旧、市场狭小等发展局限。为进一步拓宽市场,擦亮盆景特色品牌,赤坭镇镇政府果断出手,一方面整合零散作坊,成立产业联盟,引入大师工作室,统一规范种植养护流程、工艺标准,让赤坭盆景品质跃升;另一方面,积极拥抱电商潮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将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当前,赤坭镇形成了以岭南盆景小镇为核心,瑞岭、竹洞等13个专业村为连片的核心产区,盆景种植面积超5万亩,从业人员超2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昔日农家小院里的小盆景,已成长为撑起乡村经济脊梁的参天大树,带动家家户户增收致富。

  将目光转向产业发展高地“花山镇”。高新技术园区内,研发大楼拔地而起,科研团队群英荟萃,智能制造、临空产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此深度融合。当下,花山镇正紧抓广州北部增长极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东部临空数智港西翼为抓手,大力打造空港经济强镇,以科技创新助力我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2023年花山镇全镇特色产业产值达6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1.56%,规上工业企业122家,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初显,为花都经济腾飞注入磅礴动力。

  人居环境再提升 勾勒宜居生态新貌

  漫地金黄的景观稻田、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走进梯面红山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荫,田野池塘游人如织,一幅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这是“百千万工程”实施带给红山村带来的崭新变化。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近年来,红山村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带动了村内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将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为富民兴村的“产值”,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红山村的美丽蝶变,是花都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写照。

  当前,花都聚焦人居环境“短板”,全面发力,掀起全域整治热潮。

  如今,漫步在花都城乡街巷,村庄绿化全面铺开,绿色生态廊道串珠成链;乡村垃圾处理实现革命性突破,分类垃圾桶遍布村头巷尾;污水治理成效斐然,管网如“毛细血管”延伸入户,净化污水达标排放,让溪水重归清澈;农房改造匠心独运,“穿衣戴帽”工程为老旧农房换上新装,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变身精致“四小园”,为乡村增绿添彩。

  公共设施配套加速完善。乡村公园星罗棋布,健身器材、休闲长椅一应俱全;标准化卫生站守护村民健康,医生定期坐诊巡村,远程诊疗设备连通大医院,小病不出村、大病能转诊;乡村学校旧貌换新颜,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教育,城乡生活品质差距日益缩小,幸福生活跃然眼前。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花都聚焦城乡差距“短板”,让公共服务温暖城乡每一寸土地,织就城乡融合的幸福生活网。

  如今的花都,乡村“造血”功能持续增强,产业兴、农村美、村民富的“蓝图”已然绘就。未来,花都将继续沿着“百千万工程”航线破浪前行,持续深耕城乡融合沃土,凝心聚力描绘城乡繁荣发展的崭新画卷。

  文稿:蒋梦圆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