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建言献策_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花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bet365亚洲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bet365亚洲官网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花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01 11:18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区政协赴潮汕地区开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助力"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入推进”专题学习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我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区政协2024年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日,区政协副主席李荣渝带领提案委及部分政协委员,赴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等地,围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助力"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入推进”主题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先后实地考察了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汕尾市陆丰市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潮州古城等调研点,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潮汕地区调研基本情况

  近年来,潮汕地区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自身特色,发挥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加快文旅产业链跨界融合发展。

  (一)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基本情况。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位于汕头金平区,总面积72.43万平方米,是老城区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清咸丰十年(1860年),汕头正式作为通商口岸开埠,标志着该地区商业贸易的兴起。区域以“中山纪念亭”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构成城市街区,汇聚了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大楼、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原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侨批文物馆(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近代骑楼建筑群。区域还是汕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文化聚集地,2024年春节假期汕头市共接待游客超507万人次,其中164.28万人次选择到小公园开埠区游玩,即每3名游客中就有1名前往小公园开埠区感受金平百载商埠的风情魅力。区域先后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广东省商业示范步行街”,2024年1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二)汕尾市陆丰市发展海洋经济基本情况。陆丰市海岸线总长191公里,海域面积22.65万公顷,密布8个港口、68个岙口,可供开发海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优越。陆丰市立足海洋资源禀赋优势,聚力打造粤东蓝色崛起示范区,构建粤东沿海经济带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海上新能源产业方面,汕尾市与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协力打造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占地约14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用海面积约45公顷,包括汕尾后湖、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风电场,布置219台海上风电机组,2022年实现产值132亿元。该基地是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集聚了风机、导管架、海缆等从零部件到主机的海工装备制造全链条项目,后续将重点引进氢能制造、储能制造、海上风电运维等相关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渔光互补”海洋牧场方面,中广核与红海湾实验室投资建设汕尾“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在中广核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中心区域建设水产养殖网箱,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体养殖水体约6万立方米,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增益类生态设施,搭建海上科研验证项目平台,实现“渔业+”与“能源+”融合发展。海滨文旅和渔港经济方面,陆丰市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纽带,打造“滨海走廊”示范带,建成金厢银滩、上海外滩等一批特色滨海旅游景区(点)。推出滨海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创建“陆丰味道”美食品牌,打造“粤东旅游黄金海岸”。建设渔港经济区,对渔港码头进行改造升级,着力推动甲子渔港建设成为国家中心渔港,湖东、碣石渔港建成国家一级渔港。

  (三)潮州古城基本情况。潮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岭东首邑”“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三山环抱,韩江如带,文脉连绵,底蕴深厚,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拥有镇海楼、牌坊街、广济桥等众多著名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潮州古城列入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获评全国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牌坊街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木棉公馆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民宿”,潮州古城已成为集文物保护与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特色文化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文物博览区、文化展示区、古城生活区和旅游商业区。

  二、潮汕地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主要经验做法

  潮汕地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注重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底层逻辑,通过突显自身文化特色、深化文旅创新融合、探索构建多元文旅消费场景、挖掘数字化技术运用优势等有力措施,频频展现文化旅游经济品牌强、底气足、潜能大的比较优势,通过破解“流量密码”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一)数字赋能绘就数智文旅“新蓝图”。汕头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推动百载商埠鼓劲扬帆、再启新航。一是强化政策指引。今年以来,汕头市先后发布《汕头市商贸赋能高质量发展十条》《汕头税务支持商贸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等政策,同步启动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粤东专场;金平区出台《金平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二十条》,为小公园开埠区商贸文旅互促融合发展强化了顶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活用智数平台。推进数字化消费平台建设运营,打造“金平区数字化全域消费平台(母平台)、“打卡潮汕”金平区数智文旅消费平台(子平台)2个数字化消费平台,对小公园、龙眼路、外马路等特色商圈内餐饮、文化、旅游、非遗文创等领域商家“触网”赋能,助力商家构架新消费场景,塑造网红品牌、打造数字化新消费能力、强化流量宣传,撬动观众转化为线上平台文旅产品消费者。三是丰富消费场景。在春节、五一、国庆等旅游黄金期,定期推出“食汇”龙眼南美食夜市、“潮风乐游季”等文旅活动,以线下搭台互动+线上打卡消费的形式,打造多元化的文商旅消费新场景,不断积累流量、优化功能、升级服务,真正让“旅游人气旺”带动“商贸经济旺”。2024年春节“食汇”龙眼南美食夜市活动期间,“鮀城优选”平台抖音号每天开播5-8小时,日均受众均超2万人次;“打卡潮汕”平台访问量达10万人次,累计发放10万元优惠券;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关于金平区和小公园文旅的短视频播放量超80万,围绕金平文旅开设的直播覆盖场观人数超70万。四是展现非遗魅力。依托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等平台,常态化举办文艺人才作品展、潮汕非遗文艺系列活动等,打造沉浸式城市非遗文化体验空间,让小公园开埠区充满“文化味”。

  (二)筑梦深蓝抢跑海滨文旅“新赛道”。汕尾陆丰市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海洋、海岸、海港”三张王牌、做好“海上能源、海工制造、海洋牧场、滨海旅游、港口码头”五篇文章。一是坚持高标规划引领。成立“兴海强市”指挥部,高标准编制《陆丰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陆丰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制定了“1年顺利起步、3年初见成效、5年显著变化、10年全面建成海洋强市”的总目标,构建起“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二是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注重海陆互动、产业互融,在陆域打造种业工程、滩涂养殖、水产加工、装备制造、市场流通、休闲渔旅、数字渔业等产业项目;在海域打造底播类与吊养类养殖基地、休闲观光型与装备型海洋牧场等项目。持续探索发展陆海接力、渔能互养、运输加工等发展新模式。三是深化创新融合。探索“深远海养殖+风电”“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深远海养殖+精深加工”“深远海养殖+文旅融合”四类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打造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海洋经济产业园,培育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垂钓等新业态,打造粤东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促进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三)绣花功夫焕发古城文旅“新活力”。潮州市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下功夫做好“统”“活”“融”三篇文章,让潮州古城文旅焕发新风采。一是聚焦“统”字,有序推进古城整体提升。通过“领导小组+实体机构+市场运作”模式讨论决策古城发展的重大事项,设立潮州古城管理委员会,成立潮州市粤东考古中心,做强古城文物保护、发掘与研究。先后制定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潮州市古城区建筑修复改造指引和设计范例》等政策措施,以古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牵引,大力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等“三区一都”创建工作。二是聚焦“活”字,让古城新貌“见人见物见生活”。利用“绣花功夫”激发古城新活力,坚持以文塑城,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城“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鼓励修缮后的名人古宅、家祠宗庙等活化利用为景点或茶馆、民宿客栈等,设立百姓舞台,定期举办潮剧、潮乐等非遗展演。打造“博物馆之城”盘活文化资源,重视全流程管理,先后将展览馆、非遗馆、古建筑类、名人故居等70余家各类展馆纳入“博物馆之城”体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窗口作用,在馆内举办各种非遗文化讲座、展演等活动。三是聚焦“融”字,探索古城文化旅游新路径。推进“文旅+非遗”,串联广济桥、许驸马府、开元寺、李厝祠等文物点打造古城文化特色3A文物旅游景区,在广济楼辟建潮州非遗展览馆,将文物点打造成为现代化非遗展演空间载体。打造“潮州好礼”非遗文创品牌,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潮玩古城”活动,“一里长桥一里市”非遗传习集市等特色化活动。推进“文旅+科技”,在涵碧楼运用VR和AR等高科技模拟南昌起义军主力挺进潮汕等历史场景,在广济桥上演“凤城之光”灯光秀,用科技为文物保护利用带来新活力。推进“文旅+美食”,评选一批“潮州菜名店”和“美食精品小店”,推介美食线路,深化潮州美食和国际网络成员城市间交流。

  三、对我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启示

  在我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建议借鉴潮汕地区“规划先行、项目引爆、完善配套、平台宣传、做活市场”的工作路径,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空铁枢纽区位优势,着力兴农强工、活旅靓城,重点在文旅项目建设、景区品质提升、品牌形象推广、旅游行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要素优良、服务优质、品牌优秀的花都文旅新名片。

  (一)高位推进跨区域合作统筹协调。建议深化省市区三级联动,争取从省级层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城乡融合旅游示范区(下称“湾区北”)规划建设,结合“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将“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城乡融合旅游示范区”提升为省级平台,出台实质性利好政策,集聚各级部门各类资源要素,精准靶向发力,推动国家级赛事、大型音乐节等活动落地。推动各级宣传资源广泛宣传推介湾区北,提高湾区北建设影响力、重要性。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花都、清远和白云机场集团等在旅游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交流合作,促进花都和清远文旅联动,把建设大湾区北部城乡融合旅游示范区作为落实省、市"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协调广州、清远两地资源,主动对接港澳,统筹研究花都和清远文旅联动、交旅融合发展建设思路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快构建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议充分发挥广州北站毗邻白云国际机场的独特优势,推动广州北站增加“始发终到”和“高铁经停”列车,支持引入广清永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中珠澳高铁广河高铁、广湛高铁联络线、广深第二高铁等,全面提升广州北站铁路枢纽能级,强化对国际航空枢纽的支撑,共同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加强花都与清远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加快推进广清永高铁、广花城际应湖联络线等轨道交通项目,进一步统筹花都、清远各种交通组织方式,优化交通网络,提高通达效率。

  (三)强化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联动。建议谋划“清远长隆—花都王子山”联动项目,充分利用清远长隆与花都区王子山地理空间临近、现有乡道相连、森林防火道相通的优势,探索“清远长隆—花都王子山”一体化开发建设规划打造超大型森林旅游度假区,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跨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提供示范。近期,建议从省级层面协调广州、清远两市,推进Y196乡道改造提升,规划旅游观光线路,推动旅游联动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跨区域产业合作典范;远期,建议深化佛山、清远、广州及其他周边地区的合作联动,汇聚清远长隆、融创文旅城、中旅·阿那亚九龙湖等50余处文旅景区和项目的强大吸引力,跨区域串联打造湾区北部文化旅游线路,开发空铁“一程多站”文旅产品,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城乡融合旅游示范区,共建千万级客流的区域旅游经济共同体。

  (四)丰富湾区北部特色文旅业态。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土地资源特别是适合发展文旅产业的土地资源丰富,待开发旅游资源众多,发展空间广阔,建议充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争取从省级层面加强资源统筹,推动更多旅游项目布局在湾区北,形成集聚效应,引导支持有实力的优质农文旅体企业投资开发大湾区北旅游资源,建设完善旅游景点和相关配套设施,集中力量打造示范性重点项目,切实发挥“大湾区旅游资源+空铁联运+港澳国际视野”的组合优势,构建集聚化、国际化、一体化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