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建言献策_区政协开展专题协商 助力“非遗+文旅”融合发展

bet365亚洲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bet365亚洲官网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区政协开展专题协商 助力“非遗+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3-07-26 10:32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30日,区政协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促花都文旅产业发展》的提案办理开展专题协商。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一霖,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部分区政协委员,区文广旅体局、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政协委员一行实地察看了新华街三华小学以及福元徐公祠。座谈会上,主办、会办单位分别汇报了有关工作情况,政协委员围绕“加大非遗保护利用力度,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等问题作了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一、非遗保护传承情况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挂牌以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齐抓共管、积极作为,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夯基础、促发展,我区“非遗”保护和传承取得明显成效。

  (一)出台政策,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制定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拟订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审定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协调处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实施《bet365亚洲官网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保护工作制度机制、完善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全力实施非遗绽放工程等16项工作规划。印发《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申报指南》,为全区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全区性非遗宣传展览展示等提供工作指引,保障非遗保护工作正常开展。

  (二)加强保护,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深入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点推动具有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目前,花都区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9个、区级22个,培养国家省市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8人。创新培育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市级非遗传承基地3个。

  (三)普及传播,丰富非遗展示平台。积极推动非遗五进”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博物馆、进景区、进商圈)。通过线下参与、线上直播等方式,每年开展传承活动近三十场次;支持灰塑、广州珐琅等传承人进入广东建筑职业学院、花都区圆玄中学、三华小学等32所学校开展传承活动,每周开展非遗特色课程53课时。2023年6月,举办花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乐享非遗嘉年华活动,通过文艺展演、非遗产品展销和互动交流,全方位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三天的活动参与人数8万多人次。

  (四)科学保存,创新非遗记录方式。建成花都区非遗数字特色库,优化非遗档案的保存、管理、调用、查阅流程。首创广州市非遗主题手绘VR展览——花都非遗VR云展厅,荣获第16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及“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全媒体大赛图片赛道二等奖。

  (五)转化成果,提高非遗和文旅产业融合度。以非遗+乡村振兴形式,在七溪地打造集规模种植,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基地,入选2022年首批10个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钉金绣裙褂”入选2022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优秀案例;广州灰塑(社科普及基地)入选“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瑞岭村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瑞,发展盆景特色产业,连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合力不足。尽管建立了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是有关职能部门与文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不够紧密,协调配合水平有待提高。

  (二)传承困难、后续乏人。望顶山歌剧项目传承人年事已高,但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传承人,濒临失传;粤剧项目传承群体出现年龄和技术断层,主要传承人都在60岁以上,30到50岁年龄段的传承人凤毛麟角,中间出现近20年的年龄断层。

  (三)活化利用不足、产业化发展滞后。狮岭打铜、广州珐琅等非遗项目属于手工细活,经营模式多以小作坊为主,规模较小,产量较低,市场化运营的程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

  (四)发展经费不足。每年的非遗保护经费难以保证承接省、市、区各种宣传展演、普查、评估等工作,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支持也不足。

  三、委员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项目梳理。制订非遗重点项目中短期发展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措施,列出任务清单,贯彻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督导检查、组织协调力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深入开展非遗资源普查,按照应选尽选与严格把握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评选和认定区域内的非遗项目,不断充实非遗档案资料库和电子数据库,同时加大向上一级申报非遗名录项目的力度。鼓励支持专家学者编纂各类非遗专著,为项目申报、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提供支撑。

  (二)加强人才培育。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定期组织认定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加大向上级申报、推荐代表性传承人力度。鼓励支持传承人运用现代学徒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训带传、以点带面等方式培育人才。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文化血脉永续传承。

  (三)加强活化利用。一是抓项目建设。要全力抓好包装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解决非遗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鼓励和支持传承体验基地、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增强互动演示、体验教学等功能,提供更多更有特色的体验、研学等服务。二是抓产业发展。产业是非遗长远发展的根基。建议依托狮岭镇皮具箱包资源禀赋,规划建设非遗旅游街区,引导非遗传承人及企业通过创意驱动、科技赋能、文旅赋能、产业激活等方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壮大非遗文创产业。三是加强双向培训。开展“旅游相关业务”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双向培训,增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和旅游行业相关群体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四是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搭台,完善非遗领域内信息共享机制,鼓励支持文创产品与时尚产业相结合,鼓励支持在“花漾花都微度假”旅游线路中有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等内容,讲好当地非遗故事,让游客通过非遗了解花都历史文化。

  (四)加强宣传推广。总结非遗“五进”活动经验,不断提升活动水平。运用好新媒体,采用拍摄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手段,提升非遗产品变现能力和商业价值,让非遗技艺重焕新生、引领潮流。积极参加、举办、承办具有地域和全国影响力的非遗展示、竞赛、交流活动,推动非遗“请进来”、“走出去”,提高花都非遗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