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区政协就加强中小学生食堂膳食营养情况开展民主监督
5月31日,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结合钟俊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生食堂膳食营养质量的提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民主监督。区政府副区长胡标发,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一霖,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部分区政协委员,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政协委员一行实地察看了秀全中学、黄广小学,听取了相关负责人所作的情况介绍。座谈会上,主会办单位分别汇报了有关工作情况,区政协委员紧扣加强中小学生食堂膳食营养质量,积极建言献策。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花都区教育局为让每位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健康,始终把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主体责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互联网+明厨亮灶”公共开放管理机制,在确保食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强化督导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严防死守。全区校园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涉及校园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目前,花都区有中小学校189所,学生21万多人。其中,有学校食堂107间,分自营和委托管理两类,其中68间食堂为自营,占比64%;39间食堂为委托管理,占比36%;72所学校由配餐公司配餐,花东、炭步、赤坭等地的14所学校未供餐。在校用餐学生达16万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自办自管的食堂比例未全覆盖。根据《广州市2023年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食堂需遵循“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要自办自管,不得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目前,自办自管的食堂68间,仅占所有供餐学校的38%。我区委托管理的学校食堂有39所,由配餐公司配餐的学校有72所。
(二)配餐公司的配餐情况有待加强。配餐食材选择单调,不够丰富;配送的食物保鲜、保温情况难把控,难以较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尤其是配送过程的监管需进一步加强。
(三)食堂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如部分食堂硬件配备条件简陋、没有配置监督员,同时,食材索证、留样管理、食品检测等制度和流程有待完善。
(四)科学营养的健康理念有待提高。多数食堂没有配置营养师,部分学生“重好吃,轻吃好”,偏食、挑食、就餐浪费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科学饮食、平衡膳食的观念有待提升。
三、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一)严格审核配餐公司资质。建议区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标准审查配餐公司资质、环境、食材选取、技术保障等相关情况,从源头上进行安全把控,优胜劣汰。
(二)推进学校食堂膳食营养均衡建设。通过制度保障、教育引导、人员培训等措施,培育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将营养均衡充分纳入食堂考核体系,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配备专业化营养师、检测员,建立科学营养的食谱研发机制,结合实践课程设置营养知识学分,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自觉自愿均衡膳食。
(三)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制度。对配餐公司制作、配送、食材供应地等各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针对食材供应链的监控体系,做到公开透明,严查严办违规现象,甚至取消其校园配送资格。健全落实家长、老师陪餐等制度,养成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
胡标发副区长表示,要守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各级部门要认真落实政协提案办理的相关工作,加强对配餐公司的监管,督促学校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同时,各学校要想方设法配备营养师,注重配餐营养和口味需求,让学生吃饱、吃好、吃香,把学校食堂做得安全又营养,让家长、学生双满意。
区政协党组成员、李一霖副主席表示,校园食品安全节点多、链条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要进一步压实学校校长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管理和从业人员的考核监督,严格规范食品采购、加工全过程,促进责任落实“全员化”。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食堂管理工作体系,体现“四化”。坚持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加强对食堂每个环节、每个摄像头的检测,实现零盲区、全时段监管“智慧化”;坚持规范引领供应商平台统一采购食材发票、目录、存根等,做到台账管理“透明化”;坚持跟踪问效,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和考试,留好纸质档案,推进岗前培训管理“实效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建议实行统一的“套餐制”,中学阶段可考虑提供多种套餐供选择,以避免攀比、浪费和营养失衡等问题,实现服务保障“精准化”;三是进一步完善家长监督方式。扩大家长实时反馈意见的有效途径和渠道,让家长随时可查看食堂和厨房的监控视频,了解食堂工作情况,关注学校的食谱、食材溯源信息及营养指导建议,及时向校方反映餐饮意见建议,推动学校食堂积极改进完善。四是进一步健全职责明晰、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要真重视、真落实,形成区教育局、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学校、家长等齐抓共管、多方发力,加大“农残”检测力度,及时掌握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理设置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卫生意识、营养意识,倡导荤素科学搭配,均衡膳食,推动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六是进一步健全校外供餐(供货)单位引进退出机制。定期考核供餐(供货)方,畅通相关意见收集和反馈渠道,构建客观、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