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花都经济新增长极——花都区政协开展“加快推动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专题视察调研活动简报
根据花都区政协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结合姚壮文等委员联名提出的《加快推动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花都区经济新增长极的建议》(第1036号)提案,近日,花都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实地考察广州北站西广场和中旅(广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建设具体进展情况,围绕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助推白云机场—广州北站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我区经济新增长极。
一、我区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情况
在“双区”建设和“双循环”发展大背景下,我区紧紧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目标,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交通衔接便捷化。花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白云国际机场是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在全球暴发疫情的特殊情况下,2021年的旅客吞吐量为4026万人次,起降架次达到3.62万架,位居全国第一。广州北站位于中国铁路南北大动脉京广高铁上,远期旅客年发送量达4300万人次,距离白云机场直线距离仅10公里。目前正规划建设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2+1”多模式空铁联运体系,陆侧包括在建的穗莞深(新白广)城际轨道和雅瑶快速路,可实现15分钟直达机场;空侧专用轨道线选址已基本稳定,北站T4航站楼至T1、T2航站楼将缩短为“6分钟直达”,实现“到北站即到机场”,进一步扩大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我区还积极推动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机场北进场路(花都大道—山前旅游大道)、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工程(首期)、广连高速公路、佛清从高速公路、广清城际二期等项目建设,协调推进T4航站楼、广州北站至白云国际机场空侧专用轨道、广佛环城际(广州北-佛山西)等项目。对外持续打通清远清新至佛山南海高速公路、惠州至肇庆高速公路白云至三水段等进出花都大通道,对内继续畅通微循环,加大交通路网综合整治,打通一批“断头路”,加速形成城市快速路、地铁、城际、高铁和空铁直连轨道多式联运体系。
(二)政策支持精准化。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不断增强,临空高端产业加速聚集,周边铁路经济动能强劲,未来城市群发展面临新的核心空间发展机遇。国家、省、市对于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都给予了政策支持。国家层面,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轴,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提升广州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推进广州临空经济区发展,并分别围绕基础设施、交通布局、物流枢纽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具体规划和建设纲要,大力发展空铁枢纽经济。广东省层面,先后印发了《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给予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专项补助政策的通知》《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不断强化机场交通枢纽功能,科学谋划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北站空铁联运枢纽,构建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和通畅可靠的机场道路运输网络。广州市层面,2021年 9月《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获批,广州市成立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领导小组,并将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2022年1月,《<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实施工作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为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引。2022年,我区制定印发了《花都区临空产业发展方案》《花都区临空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清单》《花都区临空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项任务清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精准服务全覆盖、政策兑现全到位、关键问题全解决,助力空铁融合经济新增长极“振翅腾飞”。
(三)城市功能聚集化。空铁枢纽作为大型对外交通枢纽,是城市门户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巨大引擎,需要通过商业、办公、文化等多功能设施,逐步形成综合性的功能区、城市的新地标,进而发挥枢纽地区作为城市中心地区的作用。区委、区政府着力发挥花都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的巨大优势,将交通区位优势与传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大力推动机场三期扩建、广州北站二期、T4航站楼等工程建设,统筹打造西部智能新能源汽车城、东部临空数智港、中部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增强枢纽能级,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作为花都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域,花都机场高新科技产业园集聚了一批产业项目,主要以先进制造业、临空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涉及智能专用装备、声光电、电子及信息通讯、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飞机零部件生产及维修、医疗器械、健身器械和康复设备、生物医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当前,利用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扩建契机,广州北部地区正全力谋划推进白云机场—广州北站—大田货运站空铁联运体系建设,未来将形成年客流量超1.8亿人次(其中机场1.4亿人次)、年货运量超3000万吨的世界级综合性枢纽群,实现北部地区空铁融合发展。
二、我区加快推动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优势
花都素有“省城之屏障,南北粤咽喉”之称,被誉为广州“北大门”,是珠三角通往内陆的交通要道,地处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交汇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窗”、离世界最近的“枢纽客厅”,应发挥优势,打造成为广州北部发展新增长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以更好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
(一)白云国际机场能级迅速提升。白云国际机场是4F级民用国际机场,拥有2座航站楼、3条跑道,2021年的旅客吞吐量为4026万人次,起降架次达到3.62万架,位居全国第一。随着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开工,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民航单体航站楼建筑面积最大的机场,预计2030年旅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已建成启用的商务航空服务保障基地(FBO),可同时停放30架飞机,规模将跃居全国第一。同时,白云国际机场周边25公里范围内集聚了丰富的空、铁、水、路等交通资源,拥有世界级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白云机场、广州北站,世界级铁路物流枢纽——广州国际港(大田站),以及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都港,可整合300多条航线、21条轨道交通和13条高快速路,打造立体的对外交通网络,形成畅通湾区、联动泛珠、辐射东盟、面向全球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在近距离的国土空间内,集聚如此丰富高端的资源要素,在全国、全球都极为罕见。
(二)珠三角地区经济腹地更为广阔。广州花都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依托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完善、外向型经济发达、同属广东省易于统筹协调,毗邻的香港、澳门国际化程度高,拥有较完整的国际营商规则体系,对外贸易较为发达。此外,我区实体经济基础坚实、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空间潜力巨大,汽车产值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近三分之一,产业地块总用地面积占全市的27.3%,拥有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枢纽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丰富。近年来,我区临空产业加速集聚。“十三五”期间,空港经济区企业总量迅速增长,已进驻企业约1.6万家,总部商务、临空制造业、飞机关联产业、航空运输、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加速集聚;“十三五”期末,空港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家,产值超200亿元,临空制造业初具规模。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2019年、2020年,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协调性指数、国际开放指数均位列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首位,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全力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021年,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300.3亿元,同比增长30%,占广州市进出口总额的23.3%。今年6月,空港片区已经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
三、加快推动空铁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2022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始终坚持“枢纽强区”不动摇,以航空枢纽为核心、以空铁联运为抓手,着力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做强“大交通”,健全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加强联动共绘蓝图。花都作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所在地和枢纽建设的主战场,要立足国家湾区战略规划,积极寻求国家省市领导和职能部门在相关规划、重大项目审批、财税补贴、土地指标倾斜、土地出让金返还、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基金设立及人才支撑补助等方面给予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一是凝聚省市区强大合力。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区内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探索制定空铁联运综合枢纽经济区发展专项政策,提高政策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有序推进征拆工作,形成打造湾区大交通发展格局的合力。加强与广州空港委的协同合作,争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产业规划、产业导入、机场城区建设三个重点工作专班顺利开展工作。重点做好与省、市、区(花都区和广州空港经济区)以及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把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到广州市城市发展、广州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科学定位、整体推进。二是密切海陆空铁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以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逐步汇聚陆港、海港、空港,增强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综合性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等功能地位,依托航空枢纽和铁路枢纽建设,提升客货集散和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打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交汇点,建设成为联通国际、服务区域的战略链接点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三是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加强对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用地计划支持,对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内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用地,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具备向省级争取用地计划条件的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按照申报要求主动开展用地计划的申报争取工作,积极争取省政府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高效整合空间资源,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益。
(二)优化临空产业布局。一是高标准开展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圈层的规划设计。构建以先进智造、总部办公、数字科创、临空消费、现代商务等为核心功能的空铁都会区。积极推动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大湾区国际开放枢纽。二是研究制定临空产业配套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临空数智港策划方案摸查,结合临空数智港东西两翼4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加快与全球顶尖咨询机构就临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确定规划区要发展的产业门类、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描绘产业生态图谱,建立产业导入招商目录,打造临空高新技术产业链,围绕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材制造、航材贸易、飞机租赁、航空服务等临空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并为招商引资提供精准的扶持政策奖励、人才引进、生活配套等方面的支持。三是优先支持临空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花都区临空产业发展方案》《花都区临空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清单》《花都区临空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工作任务,对照30项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将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范围重大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产业项目争取优先纳入广州市重大项目储备库,享受关于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用地安排和资金支持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四是谋划布局发展临空商贸会展配套产业。借助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首期展馆建设东风,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会展配套产业,依托距离白云机场、会展中心约5公里的迎宾大道—雅瑶路片区打造航空产业人才重要集聚区,利用好片区内10余家酒店、商务公寓、商业办公综合体等配套设施资源,盘活用好可供开发用地约912亩,加快临空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以展带商、以商优展,做大做强会展配套产业,打造城市新名片。
(三)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将空铁联运枢纽作为建设空铁融合都市区的重要抓手,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质量。一是优化白云机场—广州北站联运机制。完善空铁换乘系统和配套设施,力促枢纽内任意方式间换乘最长行走时间不超过5分钟,实现高铁与公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客运服务,更好地实现北站片区与全市和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在广州北站提供联运票务、自助值机、行李交付、安检互认、快速通道等便利服务,真正实现“到北站即到机场”。二是完善空铁路联程机制。开通空铁专线大巴,畅通区内空铁专线大巴候车点及交通路网的衔接循环,完善航班列车行程延误的联合应急保障措施,实现空铁路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广州北站地铁、城轨网络。加快建设穗莞深、广佛环线、广清城际二期,推动建设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24号线、29号线等高快速轨道线路,实现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圈(机场和北站)与广州市中心城区30分钟内通达。三是密切衔接湾区主要城市。积极引入广清永高铁、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广深第二高铁以及广湛、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等高铁城际线路,争取直通香港、深圳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合理加设班次,实现与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直达”通勤。依托轨道交通,建设空铁枢纽对外联络便捷高效网络。目前,广州北站已接入京广高铁等,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建设、引入广清永高铁、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广深第二高铁、广湛高铁以及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等,着力实现北站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内直达,并且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主要城市,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