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建言献策_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示范区建设

bet365亚洲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bet365亚洲官网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示范区建设

发布日期:2022-12-02 15:12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李伟委员提出的《关于绿色金融助力打造大湾区首个双碳示范区的建议》(第1015号)提案,近期,区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组织区政协工商联组委员就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示范区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区政协副主席叶念军,区政协工商联组委员,区金融工作局、区发改局、区科工商信局、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区分局、区汽车管委会等单位参加活动。

  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保利金融城市展厅,听取了相关负责人所作的简要情况介绍。在座谈会上,提案主会办单位就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示范区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区政协委员围绕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示范区建设,积极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一、绿色金融建设基本情况

  (一)率先落地“企业碳账户”绿色金融平台

  2021年以来,花都区金融局、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多次和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市工信局等部门研究讨论,率先推动搭建了企业碳账户体系,实现了企业碳排放相关基础数据采集、核算、贴标。花都区金融局牵头制定了《碳账户填报培训工作方案》。目前全区已有超500家区内企业开通碳账户,6家银行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在“穗碳”平台上线绿色金融产品,为相关企业授信约15亿元。

  (二)全力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创新

  一是支持创新碳金融业务。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加大力度创新碳金融业务。截至9月末,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2.105亿吨,总成交金额达53.51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居全国试点市场首位。二是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花都区多次会市相关部门研究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场所事宜,相关内容拟列入《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2工作重点》等重要文件中。三是推动设立绿色“双碳”主题基金。花都基金发起设立广州花都区绿色高端装备股权投资中心,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和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重点投资方向为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媒体、汽车设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三)深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花都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全力支持花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年来,花都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倍,贷款余额翻了一番,绿色信贷余额增长4倍,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有效帮助企业绿色发展贷得到、贷得快、贷得便宜。一是清单制管理。花都区金融局建立了《花都区企业融资需求动态管理清单》,有效缓解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暖企精准度。二是常态化对接。花都区各职能部门常态化组织银行机构召开政策宣讲和产融对接会,努力当好银企互动、产融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三是一对一服务。针对疫情反复、新旧动能转换、外围环境不确定性等给企业发展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花都区快速响应。今年以来,区领导带头、区职能部门跟进,多次走访区内金融机构及重点企业,主动靠前服务,了解企业需求金融服务需求,重点协调金融机构一对一服务解决企业难题。四是梯度式培育。区上市办(设在区金融局)建立《花都区上市后备企业清单》,精准选苗、精心育苗,推动区内优质企业把握“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的政策窗口期,趁势而上,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实现早上市、多上市、快上市。

  (四)统筹推进“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

  凭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结合片区等先行优势,2021年花都区成功申请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单位。为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花都区立足区情实际,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突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推进花都区作为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的各项建设工作。

  二、绿色金融建设存在问题

  (一)绿色金融产品类型有待丰富。当前市场上的绿色金融产品以传统的绿色信贷为主,结构较为单一。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产品和体系仍不完善,导致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满足部分企业项目的融资需求。具体表现在大型企业融资能力强,对现有绿色信贷产品优惠需求不大,仅视为锦上添花;中小型企业融资能力差,信用不足,虽有心开展节能降碳,但较难获取绿色金融优惠政策。为此金融产品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产品的发展规模,加快绿色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应用,满足各类绿色项目和转型项目的融资需求。

  (二)优惠政策覆盖面还需扩大。目前我区已出台“1+4”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并通过清单制管理、常态化对接、一对一服务、梯度式培育引导绿色企业成长壮大。但在实施过程中,但优惠政策覆盖面不够广,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如央企在花都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虽有绿色低碳项目,但其融资一般由总部财务公司调剂。银行有参与绿色贷款的动力,但受银保监的监管约束,对于具有减排效应但未能进入行业归类名录的企业无法给与绿色贷款。建筑领域具有减排潜力,也有意愿开展节能,但限于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限制,无法为建筑减排融资。为进一步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提升绿色发展质效,未来可抓住国家专项债券发行机遇、结合央行碳减排直接融资工具,开展系列绿色低碳项目投资,营造低碳招商环境。

  (三)企业碳账户应用场景可进一步拓展。6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支持在部分地市或区域率先开展企业碳账户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碳排放信息、第三方环境信用评价等环境绩效纳入授信审批管理流程。目前碳账户已在花都工业企业中实现初步应用,并通过引入第三方核算机构以及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数据管理,保障了数据准确、评级合理。基于碳账户的信息采集和碳排评级功能,可进一步探索搭建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丰富碳账户企业融资模式。一是通过扩大导区公共机构、工商业及建筑企业建立工业碳账户应用范围,二是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开发“碳足迹”贷款标准产品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抓手加快国家绿色金融、央行碳减排直接融资工具落地。

  (四)花都区缺乏“双碳”主题产业引导基金。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界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和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建议在花都区推动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布局绿色产业,加快形成绿色产业集群的规模化,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助力打造“碳中和”示范区。

  三、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一)充分挖掘国家专项债、央行碳减排直接融资工具潜力。2022年国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在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适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的同时,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我区可积极谋划与绿色低碳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充电桩建设、生物质制氢、加氢示范项目,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森林经营等,通过发行专项债,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对接央行碳减排直接融资工具,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

  (二)推动设立绿色“双碳”主题基金。目前,花都区发展改革局正牵头加快研究推动设立碳中和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落地后将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等碳中和相关的绿色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基地上市公司,有助于打通股权融资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短板,为传统高碳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动能。

  (三)加快建设粤港澳碳金融实验室粤港澳和大湾区碳排放权市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碳金融实验室注册登记工作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目前正在协调冠名事宜,争取年底实现挂牌;同时,粤港澳碳市场一体化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申请依托广碳所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推进粤港澳碳市场一体化工作、并争取实现港澳控排企业在广碳所进行交易。

  (四)探索开展制造行业绿色供应链气候投融资试点。花都区各职能部门将依职责分工,对标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以花都区各行业存量和增量重点项目所采用的节能减排技术难易程度、减排环境效应、项目经济效应等为指标,论证、建立区域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并引导金融机构与区域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库等入库企业对接,提高资金对接项目精准度,加大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力度。

  (五)深挖企业碳账户应用场景,强化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进一步完善碳账户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运用碳账户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碳账户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筹备碳账户培训宣讲内容,便利政府部门、企业与金融机构和将企业碳账户的应用范围从工业企业扩展至建筑、贸易、金融等各行各业;组织金融机构依托企业碳账户,开发面向各行各业的碳排挂钩金融产品,支持企业低碳高效发展。

  叶念军副主席指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助力作用,打造大湾区首个双碳示范区,努力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中抢占制高点、当好领跑者,一是要不断夯实"双碳"绿色产业基础;二是要不断推进"双碳"示范区的创新;三是要深化合作推动"双碳"示范区的覆盖面。希望有关部门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在打造大湾区首个双碳示范区上取得更大进步更好成效。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