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都区少年儿童阅读全覆盖情况的调研简报
根据区政协2022年度工作安排,8月9日,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委员,围绕《关于加大力度推动少年儿童阅读全覆盖》提案办理开展民主协商。政协委员实地察看了区少儿图书馆总馆、红谷产业园图书分馆,听取了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图书馆的情况汇报,聚焦制约“少儿阅读全覆盖”的堵点痛点难点进行了协商。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领导和关心下,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馆校合作”等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硬件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花都区新图书馆投入使用后,全区公共图书馆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硬件环境得到较大提升。其中少儿馆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一千多平方米扩大到8630平方米,上架图书超过32万册,阅读座位600个,形成了总馆、分馆、少儿阅读服务区、学校服务点、社区阅读空间等纵横交错、多点开花的少儿图书馆服务体系,有效地服务于全区的少年儿童。少年儿童年入馆量、图书外借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区级公共图书馆第一位。2022年1月至8月,共接待少儿读者50万人次,图书外借100万册次。举办读书活动195场次,参加人数共85000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施亟待改造升级。一是少儿总馆馆舍残旧。该馆已使用20多年,楼体多处出现破损,渗水严重。馆内各项阅读功能已不适应现代少儿阅读需求,急需进行翻新改造。二是设备自助化程度低。因经费不足,全区尚有炭步、梯面、花东、花山、秀全等一半的镇街分馆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借阅,无法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三是服务覆盖不平衡。公共图书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而东西部、北部农村地区图书馆设备落后、图书馆藏不足,有相当数量的偏远乡村未实现公共图书服务的全覆盖。
(二)图书馆藏量不达标。对照《广州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十七条“馆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均拥有量达到2册(件)以上”标准,按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花都常住人口164万计算,馆藏纸质信息资源藏量应达328万册(件)。但目前全区总馆、分馆及服务点图书总藏量仅120万册(件),不达标准的一半。2018年—2020年区财政未安排少儿图书采购专项经费,区内大部分镇街分馆已5年以上没有更新少儿图书,图书陈旧破损,难以满足少年儿童急剧增长的阅读需求。
(三)人员老龄化、待遇低。目前区图书馆编制18个,编外工作人员23人,服务外包人员30人,合计71人。在编干部中,30岁以下的仅1人,队伍建设青黄不接;编外人员和服务人员年人均工资7.2万元,2021年底采购的26名外包人员中现已有7人离职。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业务的开展,如图书采编、网络管理、理论研究等难以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加大财政投入,改造升级公共服务设施
1.启动区少儿图书馆的更新改造。建议分期对少儿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少儿阅读体验新时尚,助力全民阅读。
2.重点加大农村服务点建设。建议把炭步、梯面、花东、花山、秀全等街镇的分馆逐步纳入全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淘汰老旧服务设施,配备自助智能化服务设备,突破区内少儿阅读服务“不平衡”“不均等”的瓶颈。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赢
1.设立少儿专项经费。建议区财政每年安排少儿阅读服务专项经费,保障全区少儿图书每年有一定比例更新。
2.继续推进“图书馆+校园+社区”新模式。建议政府部门出台“馆校合作”工作指引,加大指导督导力度,推动辖区内中小学校加快推进“馆校合作”建设工作进度。
2.调动社会力量,大力推广“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建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辖区内的产业园区、大中企业、培训机构、大型商场、机关、社区、公交车站等人口较密集地区,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的新模式,合作开办少儿分馆(服务点),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阅读服务圈、偏远镇街半小时服务圈,逐步实现公共阅读服务全覆盖。
(三)坚持多措并举、整合资源,不断丰富图书馆馆藏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创新合作模式,在图书馆设立相应的阅读专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图书馆馆藏。
(四)坚持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1.设立图书馆专项管理经费,更好的保障工作人员的收入和免费开放等工作,让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2.探索开展部分有偿服务和创收经营模式,以解决经费不足、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等问题。
3.按照《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件》规定,增加编外人员及采购服务工作人员数量,配足工作人员,以确保图书馆人员的稳定性和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