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营造“绿水青山”,谋划经济“添砖加瓦”——区政协社法委开展水库建设工作调研简报
根据区政协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5月19日下午,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增强水库防洪灌溉和生态旅游功能,助力我区经济发展开展专题协商活动。区政协副主席李荣渝,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全体成员,区政协机关有关领导,区政协部分政协委员,区水务、区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我区水库防洪灌溉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为全面落实防旱抗旱工作,解决全区水库蓄水问题,区水务局一是严格水库运行,汛期间各水库管理单位不得擅自在汛限水位以上蓄水运行;二是科学做好预腾空,合理发挥水利工程拦洪削峰错峰效益。三是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蓄水计划,通过通过科学蓄水、精细用水、节约用水等措施,着力做好防旱抗旱保供水工作。
二、我区水库防洪灌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根据市气象局反映,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底,我市平均累计雨量仅约1380毫米,较近十年同期降雨量偏少近40%,为我市60年来的第4个严重气象干旱,与2003—2005年的三年干旱情况相似,预计2020-2022年将出现连续三年干旱情况。以我区芙蓉嶂水库为例,芙蓉嶂水库管理中心积极落实蓄水计划,截至5月17日,芙蓉嶂水库实测累计降雨量为627.1mm,较常年744.5mm少117.4mm,蓄水量为590.2万m³(仍较常年蓄水量623.57万m³少33.37万m³),整体库容虽有增加,但仍低于常年蓄水量。综上所述,目前我区的水库建设仍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全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水库储水不均匀,汛期时灌溉用水充足,干旱时灌溉用水不足,未能完全发挥储水设施的作用;二是农田灌溉设施重建轻管,由于渠道缺乏维护,渠道淤积造成输水不畅,调水能力较差;三是因水库水位较低,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导致未能够将原本该有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三、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一是制定科学灌溉计划。要以节约集约利用为导向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履行水库的职责,为农田灌溉作保障,切实保护好各个水库一湖清水,把治水、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二是深入探讨生态旅游发展。在保障供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各水库蓄水后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按不同主题规划、布置旅游元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挖掘民俗文化,形成环湖文体旅游景观集群,招商发展美丽乡村旅游。花都区水库的自然环境比从化、增城等更有优势,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必将后来居上。
三是统筹水利措施建设。当前我区水利措施作用不够明显,全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以强烈的责任感做好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统一规划农田灌溉和市政雨水、排污等水利建设,既化解雨涝旱干的问题,又节省重复或不配对的水利设施建设。同时更可以为花都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打造更好的招商环境。
李荣渝副主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李荣渝副主席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科学构建水资源配置保障体系;要高度重视水库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同时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加大查险排险除险力度,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要加大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科学调度;要擦亮绿水青山名片,将水库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共同推动我区的经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