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据汇聚优势 助推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区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加强数据汇聚治理水平及提升智慧城市服务能力进行协商议政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21年度工作要点,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丰志鹏等委员“关于加强数据汇聚治理水平,提升智慧城市服务能力的建议”(第2036号)提案,7月23日,区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组织政协部分委员为实现城市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议政。副区长蒋福金、区政协副主席叶念军,区政协工商联组委员,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统计局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委员们实地参观了新政务中心大楼一至四楼,以及新政务中心六楼指挥大厅。提案主办及协办单位就我区“数字政府”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政协委员就加强数据汇聚治理水平,提升智慧城市服务能力积极建言献策。
一、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分析
智慧城市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能力、全面感知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是真正的“智慧化”引擎。大数据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社会治理方面,对视频数据的挖掘,可以建立对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利用视频协助处理交通堵塞和事故,协助破获各类案件。
二、我区大数据汇聚和治理工作情况
(一)主动对接,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我区主动对接广州市制订统一的数据资源、技术平台、服务形态等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实现工作有依据、共享有模式、管理有制度、应用有体系、考核有制度、系统对接有要求。目前,主要通过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及《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目录》了解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情况,并按照规定流程获取数据。针对汇聚到区级的信息资源,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编制了花都区政务数据资源清单,依照政务数据交换规定开展信息共享工作。区级各单位可经过发函申请、签订数据保密协议、填写数据交收清单等流程申请保密数据,在数据共享时做好数据保密工作,以确保数据安全。
(二)加强数据融合,深化数据平台建设。2018年9月以来,区数据中心平台已汇聚全区各部门17亿条数据,完成自然人、法人、地址等基础库和社保、医疗、信用、“穗康”等多个专题库的建设,构建了疫情防控、人口分析、卫生医疗、出租屋管理等数据分析模型,并在政务工作平台进行展示。同时,积极促进“四标四实”成果数据共享,目前已上图的图层共187项,集成了35万栋房屋、31万门牌、3万多个摄像头及3万条道路作为基础数据底板,承载“四标四实”、业务部门等成果数据,全区各部门均可使用区政数局提供的“一张图”开展业务工作。
(三)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借助空间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为我区各部门的业务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已向公安、卫健、住建等多个部门推送相关数据,实现多种数据的共享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运用信息技术织密疫情防控网,累计清洗各类疫情相关数据数亿条次。统筹黄码数据清洗推送工作,成立疫情防控黄码人员数据工作专班,落实工作小组成员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对黄码库人员作存量比对,筛选新增数据,对处理后的数据实行多级审核审批制度,实时向有关部门推送,确保数据推送及时、准确、有效。同时,运用基础人口库、“穗康”加强人口库等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准确补充新冠疫苗接种人员及核酸检测人员的镇街、村居详情,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字段缺乏较多、数据重复情况严重等问题,帮助镇街发动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和核酸检测工作,并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我区大数据汇聚和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壁垒、数据孤岛严重。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需的核心大数据资源,如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企业数据、医疗数据等分别掌握在不同政府部门,各部门将数据看作是部门的业务信息,以数据保密等原因不愿意共享,市区两级仍然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效应。
(二)建设机制、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对于数据的共享应用尚未有明确的思路,对于不同类型数据的碰撞缺乏创新想法,主题性、创新性的数据库缺乏建设规划,大数据的优势和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 权责不够清晰。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各部门对数据共享开放过程中的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确权等问题的界定不够清晰。
四、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未来智能化在赋能新发展、构建新格局方面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进《花都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谋划“一廊三园六区”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空间格局。
(二)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各部门要主动将可共享、可应用的业务数据提供至区数据中心平台,不断充实平台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为实现我区各部门数据共融、共享、共用创造条件;同时,也要主动梳理、汇总本单位数据应用需求,并同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提高数据治理的精细度和专业度。
(三)做好数据摸查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公共数据资源普查的工作部署,开展我区信息系统及数据资源底数摸查工作,指导各单位按照标准规范,高质量完成数据资源清单梳理、共享开放和目录常态化安全维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数据普查全面、准确、安全,为提高数据汇聚治理水平铸造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数据汇聚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按照数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针对数据汇聚的技术特点,进一步完善以病毒防范、漏洞管理、入侵防范、信息加密、访问控制等为重点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信息不被窃取泄漏。
(五)畅通数据汇聚网络,推动大数据应用。一是要畅通数据汇聚网络,推进数据共享交换。要确保数据汇聚网络畅通,维护网络安全,及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各通信运营商网络协调问题,并推动各部门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接入如交通车流、住宅小区门禁、环保等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对人口库、各专题库等进行进一步的清洗和治理,及时对接各单位需求,深化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二是要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广应用。以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花都分中心)为牵引,重点推动皮具箱包等行业建设运营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逐步引导汽车、智能装备、美妆日化等行业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体系。
(六)注重人才培养。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实施数据汇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落实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各项激励政策,增强我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储备。二是要建立智慧城市人才库,将所涉及到多学科专业人才进行分类入库,进行统一管理,打造多元化、多层次人才支撑格局。
(七)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政府部门要做好数据汇聚专项经费预算,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维护资金。二是要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对智慧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最后,区政协叶念军副主席强调,一是新中心新气象,既要“面子”也要“里子”。在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要让走进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感受到“一厅联办”“一次办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二是要加强数据体系建设,提升数据治理精细化水平。通过强化我区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明确分类分级管理,形成统一标准规范,推进各类城市数据资源共融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大数据汇聚所带来的优势和价值,促进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让大数据的运用更多更好促进花都经济建设。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我区实际,充分发挥区位发展优势,形成具有花都特色的数据运用体系,确实做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推进花都区的经济建设,推动花都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