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亚洲官网

建言献策_加强顶层设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区政协委员视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线上教育创新试点情况

bet365亚洲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bet365亚洲官网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加强顶层设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区政协委员视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线上教育创新试点情况

发布日期:2020-10-29 15:53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2020年10月15日上午,根据区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结合《关于花都区开展线上教育创新试点工作》的提案,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组织界别委员开展民主监督,调研线上教育开展情况。区政协副主席邵靖,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区政协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区政协委员视察新华街第三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线上和线下的开展情况,听取了区教育局、新华街第三小学的有关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的新模式,引进“国学云课堂”线上教育课程,遴选新华街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第五小学、圆玄小学、狮岭镇新民小学等15所学校为先行试点实验学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润心育德,成风化人。各实验学校通过构建“教育局——学校—年级”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管理机制,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国学云课堂”为载体,深入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艺术、体育等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丰富了师生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2020年9月29日,区教育局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秀全中学礼堂举办“少儿国学风采大赛”汇报演出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15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的代表队用经典诵读、民舞、器乐、书画、武术、礼仪、情景剧、戏曲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所学,得到老师、家长和广大市民的广泛赞誉。

  区政协委员对我区教育部门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多形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予以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构建长效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足区情,完善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建议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评估体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实现从注重分数、知识点的积累,到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非美丑辨别力等综合素质教育上来。要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线,按照“一校一品、一师一专、一生一特”的发展思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传承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优秀民族的“根”和“魂”,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植校园。

  二、细化措施,深入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总结经验做法,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多听多看多思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优秀的古文和至理名言等推广普及,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家校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培育实际能力,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中认知生活、感悟道德,培养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好品德。

  三、发挥线上培训优势,强化队伍培训。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以传承优秀文化精神、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主旨,开展教研活动、业务进修、业务竞赛、外出学习、专家授课等,着力提升全区中小学校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特别是要发挥“国学云课堂”等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打破线下培训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聚集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各实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负责人、种子教师、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建设一支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区教育教学中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四、突出政府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动引导作用。要加强经费保障,着力完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套,组织开展各种类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研究、整理和编写有关传统文化教材、课外读物和校本教材等。要完善各级各类德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支持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建成集个人自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大格局。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