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广州北站商圈三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再提速——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根据花都区政协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结合民进bet365亚洲官网 基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打造广州北站商圈三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第3012号)提案,9月8日上午,区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组织部分港澳委员、提案人及有关专业人士,由区政协副主席姚晓群带队,到三华村开展调研活动,实地了解该村历史文化古建筑与旧村落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情况及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政协委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助力推进广州北站商圈三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再提速。
当天,政协委员一行对三华村资政大夫祠(水仙古庙)和徐氏大宗祠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后,围绕如何结合广州北站核心区空铁融合型商圈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进一步推动北站商圈城市发展和旧街区改造工作,有效促进北站商圈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展开座谈,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案主办、会办单位:新华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区住建局、区科工商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分管领导,以及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协办公室等有关同志参加了活动。
一、花都区三华村基本情况
三华村位于广东省bet365亚洲官网 中心城区新华街西部,紧邻花都“空铁融合发展核心区”广州北站高铁站,距广州市中心城区、白云国际机场和花都港均为20分钟车程,村域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5人。
三华村肇始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距今933年。整体空间布局呈蟹状,多个风水塘环绕旧村,青砖灰瓦的祠堂坐北朝南布局,岭南传统村落特色显著,古建筑规模宏大,做工精良,具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特色,故三华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目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19处。
二、花都区三华村改造情况
按照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9年10月22日印发的《广州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穗建前期〔2019〕1802号),三华村微改造及部分全面改造项目改造方式为综合整治(微改造和局部拆除重建相结合)。新华街、三华村坚持“改造应该注重保护历史文物,不宜大拆大建”原则,通过政府收储地块出让结合微改造,将三华村打造成为花都区的城市更新名片。目前,已启动对三华村综合整治,致力改善三华村村容村貌,积极引进三华村开发意向企业,着力将三华村打造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乡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三华村微改造及部分全面改造项目初步思路
1.保护古村古建筑。拟将中心位置的旧村庄和古建筑部分纳入保护性规划红线范围,面积约494亩,拟落实古建筑保护和传统村落微改造引入文商旅项目方式推进。
2.选定区域进行全面改造。拟将广清高速路以东、华海工业区以南、广清城际以西、金华路以北,总面积约1700亩纳入更新改造项目红线范围。
3.集体物业纳入收储计划。拟将现状为厂房、市场、村委会等的集体物业,面积约407亩纳入储备征收红线范围。
4.部分区域进行整治。其余部分约799亩的新规划建成村庄通过微改造进行简易整治。
通过对三华村历史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对传统村落进行微改造,对新规划建成的新庄纳入微改造进行简易整治方式推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引入高端文商旅产业,力争把三华村打造成为文化旅游4A级景区,从而促进广州北站周边地区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
(二)三华村历史文化街推进计划
1.建设三华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根据《花都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符合示范条件的部分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予以适当经费补助;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天定时开放,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活动项目。
2.进一步发展祠堂文化。改建、修缮祠堂,三华村内有资政大夫祠群等古建筑,目前正推进三华村徐氏大宗祠等修缮工程,拟在道路口或祠堂周围建立永久性宣传牌,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意义;加强培养祠堂文化人才,深入发掘新华街祠堂文化人才,定期进行系统培训以及扶持资金,加强村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建立祠堂保护与管理机制,做到有图片和文字记载,有编号,有专人保管,方便人们的查阅。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文艺形式,积极开展面向不同群众层面居民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发展壮大文体队伍。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文化健身活动,举办文化园地展览、文艺晚会,挖掘社区资源,扶持各个文体队伍等;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类文化培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三)三华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三华经验”宣传方案
2017年村级党组织换届以来,三华村围绕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传统美德等重点内容,大力倡导乡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基层党建引领文明乡村建设的理念“种子”,在三华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出了生动的实践之花。依托毗邻广州北站的地理优势以及广州北站扩充的政策支持,三华村党委更提出了“留住乡愁、发展旅游”的新型乡村发展理念。新华街将继续深挖三华村亮点,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三华村的“红色”文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三华经验”。
三、花都区三华村改造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项目改造模式、前期资金来源及单位联动情况
2020年6月10日,bet365亚洲官网 2020年第三次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上明确了三华村微改造及部分全面改造模式和前期资金来源,要求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统筹和协调项目开展,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基础数据核查等工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花都分局加快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协助确定三华村的改造范围、传统村落保护范围以及政府收储范围,完善保护红线和收储红线,协助基础数据调查,对涉及违法用地进行查处等工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对历史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专业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为三华村打造成文化旅游景区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区科技工业商务信息化局为项目的招商引资、运营模式、产业定位等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对涉及违法建设建筑的查处和拆除,以及周边市容环境整治等工作,共同推动三华村的城市更新工作。
(二)前期开展工作情况
新华街已选取数据摸查及实施方案编制的招标代理单位,正在编制招投标文件,争取在10月份前完成数据摸查及实施方案编制单位的招标挂网工作。同时,新华街及三华村正积极推动旧村改造村民意愿表决工作。
四、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通过实地视察,听了提案主办、会办单位的汇报后,委员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突出特色,注重品牌打造。三华村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代有人才,古建筑凸显出建造者的才华。如祠堂文化、荷塘文化、灰塑文化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对总体风貌较好、集中成片的资政大夫祠和徐氏大宗祠实施整体保护,综合利用。对零星分散建筑采取单体修缮保护,挂牌标识,有效利用。要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好历史街区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收集整理,讲好历史故事。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着眼传承和利用,历史资源挖得够不够、文化研究做得透不透,决定了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天花板。近代的三华村更是人才辈出,有不少的仁人志士,如辛亥革命、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革命烈士。做好民风习俗、名人传纪的整理介绍,引导参观,力争把居住、文化、商贸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融合促进古街区建筑保护和旅游发展。收集,整理好这些历史资料,讲好三华村的历史故事,将历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借鉴经验,引入专业团队。要打造好三华村历史文化街区,应借鉴永庆坊、岭南新天地等地方的成功经验,主导引入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管理,与区域旅游业、会展业同频共振,整体开展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从城区国有经营土地出让收益和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保护资金。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政府主导,发挥规划引导。坚持政府主导和多元参与,以规划建设部门、文物主管部门为主,环保、财政、旅游、消防、民宗等部门参与,建立全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联系协调机制,以便统筹解决好保护、规划、维修、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组建专家委员会,完善评估体系,开展好基础研究、技术指导和文化咨询等工作。
姚晓群副主席表示,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在原有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好对古建筑和传统村落原貌的保护,留住特有的风土人情;收集整理好名人、烈士等资料,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要突出抓好古建筑群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改造,并注重可持续发展,增添街区生机活力,以“新”言“旧”,将历史文化街区的现代设计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市场的需求,对街区的商业进行再规划和调整,加强商业项目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各类创新手法盘活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