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多点发力促2022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全市名列前茅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花都区积极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信用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经济体系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广州市2022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结果的通报》显示,我区2022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结果全市排名第4。
一、建立信用创新品牌
一是首创“农户信用绿码”。全面贯彻落实广州市“一区一品牌”信用工程建设要求,以“信用+农村金融服务”为突破口,首次探索将公共信用信息作为农户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全省首个涉农主体信用码管理系统和首个“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主体信用专题数据库,归集超1500万条信用数据、覆盖花都区50多万农户。在新华街道示范点评定绿码农户超过2万人,农户信用绿码赋码率超93%。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等产品,自2022年4月首批“农户信用绿码”上线以来,为229个持码农户累计获得授信金额达8780万元,成功用款6412万元。出台系列制度文件和工作手册,形成复制借鉴和优化推广的示范标准。该项创新工作获评2022年广州市“信用创新应用案例”和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案例。二是激发基层信用创新潜力。印发《花都区新华街开展信用街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从打造信用+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点、政务诚信建设、政务服务优化等9个方面打造我区信用街道,促进镇(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方位提升,助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发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一是动员市场主体应入尽入“信易贷”平台。建立“信易贷”推广每日通报、每周总结工作机制,通过进园区、进企业、进协会等多方式、多渠道增强宣传效果。截至去年底,我区平台注册的企业数占当地注册企业数的比例排名全市第四。二是创新信用+应用。在政务服务、电子商务、贸易市场等领域实施信用创新应用,形成“信易批”“信易电商”“信易通关”等信用创新应用。三是加快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税收、社会组织、公共场所、律师及律所、劳动关系、防雷安全、进出口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文化娱乐行业9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领域数量全市排名第三。四是创新失信治理机制。探索与新媒体合作,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精准弹窗曝光,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破解执行难题,提高执行工作效率。
三、加快推动信用监管建设
一是信用信息归集准确全面。抓实特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电费信息条数与区域企业数比值超过100%。抓牢“双公示”归集工作,每天清理问题数据,每季度通报各数据源单位数据质量和共享数据及时性情况,保持“双公示”信息及时率和合规率均为100%。二是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明确各单位专项治理联络员,建立实时反馈问题线索工作机制,着力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做好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督促各职能单位全面核查全区2021年11月以后所制定出台的制度文件,确保相关措施严格依法依规。四是严重失信各项治理指标全市领先。我区依据国家标准认定的严重失信名单主体企业占比约为0.5%,近12个月新增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数量约为0.2%,近12个月严重失信名单主体约为30%,上述指标均排名全市前列。五是A级纳税人数量增加。我区A级纳税人企业数量占该区域存续企业总量的比例超过9%,全市排名第一。
四、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作用。利用“信用广州”“信用花都专栏”等渠道,每周做好我区信用宣传。配合广州市做好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花都区板块的宣传工作。二是组织信用进村镇宣讲活动。开展征信知识宣传、个人信用报告解读等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加强金融政策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村民信用意识,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区诚信宣传活动开展数量全市排名第二。